“嘶——”一阵剧烈的头痛袭来,仿佛要将脑袋撕裂一般,他忍不住呻吟出声。

他努力地睁开沉重的眼皮,记忆渐渐回笼……

依稀记得……

昨天他似乎因为父母要给他娶一个他不喜欢的女子而喝得酩酊大醉。

然后迷迷糊糊间便倒在了花丛里,之后发生的事情便一概不知了。

缓缓坐起身来,环顾四周,他不禁愣住了。

这是哪里?怎么房间如此简陋?只有一张破旧的木床、一张摇摇欲坠的桌子和一把缺了条腿的椅子。

他揉着太阳穴,试图让自己清醒一些,然而头痛却愈发厉害,仿佛整个头颅都要炸开似的。

就在这时,一股庞大的信息流突然涌入他的脑海,令他痛苦地抱住脑袋。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过气来,消化掉这些突如其来的信息。

原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他竟然进入到了一个与他同名同姓之人的身体里。

这个梁山伯出身低微,家庭贫困,家中仅有一位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妹妹相依为命。

梁母每天起早贪黑,靠着给别人家浆洗衣物赚取微薄的收入,艰难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

而梁小妹年纪虽小,却十分懂事乖巧,她平日里会做一些绣帕之类的手工制品拿去售卖,所得钱财全部用来供此梁山伯读书。

但即便如此,这些钱对于生活所需来说仍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开销。

所以,梁山伯不得不在闲暇之余四处寻找抄书的工作机会。

只要稍有空闲,他便埋头抄写书籍,如果能够有所结余,他都会小心翼翼地积攒起来,只为了日后能带回家里交给母亲贴补家用。

待梁山伯好不容易整理完混乱的思绪,心中已满是无奈。回想起昨日,他本是想去镇上的书斋碰碰运气,看能否找到一份抄书的活计。

刚刚踏出家门,梁山伯就与迎面走来的祝英台不期而遇。祝英台满脸讶异之色,美眸圆睁,问道:“山伯兄,这急匆匆地是要往何处去呀?”梁山伯稍作迟疑,随即将自己心中的打算如实道出。

祝英台听闻后,眼中忽地闪过一丝亮光,喜形于色道:“哎呀!真是巧了,小弟我这儿正好有件事情想要求助于山伯兄呢。

我家中所开的那家店铺眼下急需一名账房先生来打理账务,不知山伯兄是否有意屈尊前往?

若是应允下来,工钱方面定然亏待不了您呐。你只需上完夫子的课之后去店里即可。”

梁山伯略一踌躇,心下寻思着这倒也是个不错的营生,既能补贴家用又能一展所长,于是便微笑着颔首应承了下来。

就这样,梁山伯跟随祝英台一路行至那间店铺前。

抬眼望去,但见店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众多伙计们皆是脚步匆匆、忙得不可开交。

梁山伯步入其中,稍作观察之后便迅速投入到工作当中。

他全神贯注地核算着每一笔账目,其神情之专注、态度之严谨令人不禁为之侧目。

没过多久,原本杂乱无章的账本就在他的精心梳理之下变得井然有序起来。

正在此时,门口处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衣着华丽、风度翩翩的年轻男子信步而入。

此人身姿挺拔、气宇轩昂,举手投足之间尽显贵胄之气,显然是出身名门望族之人。这位不速之客正是那马家公子——马文才。

说起来这马文才也并非偶然至此,他此前听闻祝英九说他有两个妹妹。

一个叫祝英台,身为一介女流竟有着强烈的求学之志,

另一个叫祝英妤,不爱学习,就爱成天往外跑。然后就捣鼓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烧厨房,虐花草,一点儿都不像个高门大户人家的闺女,倒像是贫民人家的女儿,没有一点贵气。

马文才随即心中对祝英台这番与众不同之举深感钦佩,故而今日特地前来拜访,欲一睹这位奇女子的风采。

然而当他踏入店门之时,目光却被一旁正埋头专心记账的梁山伯给吸引住了。

只见梁山伯眉头微蹙、运笔如飞,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眼前的这些账目一般。

马文才见状不由心生好奇,遂主动上前与之攀谈起来。

梁山伯闻听有人招呼自己,赶忙放下手中纸笔,起身抱拳施礼,礼数周全且言辞恳切地予以回应。

如此一来二去,三人渐渐熟络起来,彼此之间的交谈也愈发投机……

马文才经过一番交谈之后,方才察觉到梁山伯尽管出身于贫苦家庭,但他的学问却相当出众,不禁心生结交之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不觉间已经临近中午时分。

这时,性格豁达的马文才热情洋溢地发出邀请:“今日能够与两位相识,实在是我的荣幸!不如咱们一起移步至酒楼,开怀畅饮一番,所有费用都由我来承担。”

梁山伯和祝英台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然后微笑着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不多时,他们便来到了酒楼之中。很快,一桌丰盛的酒菜被端上了桌。

马文才毫不迟疑地举起酒杯,朗声道:“在此,我先敬二位一杯,祝愿我们之间的情谊能够天长地久!”

梁山伯和祝英台见状,连忙也举起手中的杯子,回应道:“多谢马兄盛情款待!”三人一饮而尽。

酒过三巡之后,马文才忽然放下酒杯,目光真诚地看向梁山伯,说道:

“山伯兄啊,以您这般卓越的才华,如果一直被困在这里,那可真是太可惜了。小弟不才,倒是认识几位德高望重的学究先生,也许可以替兄长您引见引见。”

听到这话,梁山伯脸上顿时露出欣喜之色,但随即又浮现出一丝忧虑,轻声回答道:

“多谢文才兄的好意,只是我家中尚有老母和年幼的妹妹需要照料,实在难以脱身啊。”

坐在一旁的祝英台抿嘴轻笑一声,安慰道:“山伯兄莫要为此事烦忧啦,倘若真能找到一个更有利于发展的好去处,想必伯母和令妹都会全力支持您的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