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靠没事洒点水,避免了灰尘。要不然,一走路,都是土。

“大鹅,上炕坐吧。”倪氏热情的招待。

毕竟对于倪氏来说,这还是赵大鹅头一次来家里。而且赵大鹅还变相着给吴家介绍过邹小华,虽然现在也没后文,不过万一成了,赵大鹅也是吴家的恩人不是。

重点是倪氏这个人很好。会过日子,平时省吃俭用,一股子艰苦朴素的风气。

家里倒也没有别的水果,也没有瓜子什么的。倪氏找了半天,也就摸着一盒烟……这个赵大鹅应该不抽烟……

终于,倪氏找到了一些过年买的软糖拿了出来。

赵大鹅捡了几块好吃的,装兜里。随后还吃了一块:“二娘呀,你看你咋这么热情。都给我弄不好意思了。”

倪氏说道:“你也不常来,多吃点。”

赵大鹅:看来常来我再装糖,应该没了……

随后倪氏就去找那个柚子。找了半天,才找到。一个不太大的柚子。

倪氏把柚子递给赵大鹅,赵大鹅尝了一片。

随后蹙眉不已。

这柚子没特么熟!!!

不过也没办法,这个时代物流特别差劲,不像后世买东西,甭管天南海北,基本一天就可以到了。这个时代,能吃到南方的水果,就已经特别了不起了。

南方能往北方运输,且不太容易坏掉的,也就是香蕉橘子和柚子。对了,还有柿饼。

不过柿饼这个存在很大问题。特别是归属地问题。柿饼应该是中原地带的,或者说是黄河流域的水果。但是对于赵大鹅来说,在她的认知里,南方指的就是大凌河南边……北方指的就是家北边。她从不觉得自己是个东北人。

只有将东北四省统一的时候,赵大鹅才是东北人。

不过由于划分出了一些问题。

赵大鹅这个地区,被特殊划成了少数民族自治区。你说它是东北的,可是它出省特别快,东边就是东北,西边就是河北,北边成了大草原,南边就是首都了。

高度自治,都有点没人要的架势了。

赵大鹅是一直觉得,河北都是南方。至于河南,那就是大南方了。

柿饼也算是南方的。

柚子赵大鹅前世吃过两次,应该挺贵的。现在看见,倒也不陌生。不过这个柚子,明显味道不太对路,是生的。

不过能有的吃,就不错了。

赵大鹅勉强吃了几口,借口自己不太馋,就没再吃。

“你妈咋样?”倪氏问道。

“不知道,好几天没看着人了。爱咋咋地吧,她不回家更好。让老赵家家里边几个诈尸去吧。”赵大鹅笑着说道。

最好一辈子不回来,老赵家到了春天一种地,就得闹个天翻地覆。

现在王桂香和赵廷绪感觉没啥大事,他俩不急。

那是因为他俩还没饿着呢。

等到了没人种地,没有收成,赵大鹅估计他俩才能老老实实的接受现实。

赵廷绪不是好人,但是也不能简单归纳成坏人。王桂香是坏人,但是也不能一直说她是坏人,她只是经常坏。

大部分是思想原因,小部分是因为王桂香出身地主家庭,心里不健康。

“你妹子挺好的吧。”倪氏继续问道。

“还行吧,黑。”赵大鹅想起来妹子,笑着说道:“丑。”

又黑又丑。反正没有我赵大鹅漂亮。

赵大鹅确实挺白的。

也确实很漂亮。

“那是孩子小,长开了就应该白白胖胖的了。”倪氏笑着:“你小时候,刚出生那阵。也黑。”

很好。

赵大鹅觉得倪氏应该多说几句:“我小时候,也好看。而且我现在也很小。”

赵大鹅确实很小。只不过最近吃的伙食有点好,人吃胖了一些。不像原来那么骨瘦嶙峋了。

当然了,吃胖了也不是胖了。而是变得更加像个正常人体重了。不得不说,赵大鹅现在每次照镜子,都觉得自己更好看了一些,不由得也自信了一些。

所以倪氏说她小时候黑,赵大鹅多少有点不太得劲。

倪氏笑而不语。

赵大鹅又打开了一块软糖的糖纸,吃了一块。

软软糯糯的,味道不错。赵大鹅前世困难的不行,现在想想曾经吃块糖,也是奢侈的,就不由得又吃了一块。

有时候,赵大鹅都想像三叔赵铁刚一样,那日子才有幸福感觉。喝了醉,醉了吃,吃了再睡,一辈子就过去了,虽然窝窝囊囊,当然没怎么遭罪。当然了,赵大鹅不能那么干。

毕竟三叔没遭罪,自己的小兄弟赵永波可就受苦了。由于爸妈没攒下钱,还一堆饥荒,名声也不好,后来找个媳妇,也是外地的,媳妇啥也不会干,家里指望他一个,一个人当几个人干活。

所以,基本上自己不想吃苦,就只能两个办法。一是爹妈吃苦了,二是把苦留给儿女。

后世的时候,就出现了好多这种既不想自己吃苦,家里还比较困难的人,选择了躺平。

赵大鹅和倪氏又聊了一会儿话,唠唠家常。

过了一会儿,吴二回来了,进屋一看赵大鹅在,说道:“大鹅来了呀。”

“嗯嗯,二哥,我寻思去一趟街里。天冷,你骑自行车带我快吧。要不我这得走一个多小时了,一个来回挺远的。”

累是一方面,赵大鹅也想身边有个人,这样能安心一些。谁知道外边有没有坏人一类的。虽然她自信自己不会被人贩子拐跑了,但是这个时代的治安条件一般,并不是很好。

“行,这就走还是等会去?”吴二问道。

“这就走吧。”赵大鹅起身,跟着吴二出去了。

吴二由于天天要去街里的供销社上班,所以家里买了一辆凤凰牌自行车。虽然这个时代大城市汽车已经有了很多,但是在农村,有个自行车,也是比较奢侈的存在。

要是这个时代,村里谁家有个摩托车,那就是暴发户了。

当然,像祥子这种买了一个八手面包子的不算,祥子是用车赚钱。

如果单纯买摩托车,也就是个代步工具,对于这个时代来说,确实太奢侈。能有个自行车代步的,都是日子过得好的。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