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彦斌对于宋思铭的了解,始于他的老同事,澜沧县新任副县长兼公安局长毕晓飞。

自从他亲自带队,把恶意阻挠王野路施工的人抓了,他和毕晓飞的交流就多了起来。

不说每天打一个电话也差不多了。

在电话里,毕晓飞介绍了澜沧县那边的情况,澜沧县那边的情况,和望川县差不多,也是县长和县委书记斗法。

同时,毕晓飞还着重介绍了宋思铭。

说宋思铭是一个奇人,宋思铭不应该当乡长,应该到省厅的大案支队当支队长。

因为宋思铭短短三四个月的时间,已经帮青山公安机关破获了好几个大案,并亲手抓获了两名A级通缉犯。

一旦宋思铭专职搞刑侦,江北省的大案,恐怕都不够宋思铭破的。

这成功勾起了娄彦斌的好奇心。

他和毕晓飞同事多年,太清楚毕晓飞的脾气秉性了,在刑侦领域,就没有让毕晓飞服气的人。

在那些知名案例的讨论中,毕晓飞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如果换成我,我会怎么怎么样。

在娄彦斌的印象里,这应该是毕晓飞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这么推崇一个人的破案能力。

关键,这个人还是公安系统之外的人。

于是,娄彦斌仔细地查了查宋思铭。

查完,秒变宋思铭的忠实粉丝。

不过,娄彦斌和毕晓飞的侧重点不一样。

毕晓飞粉的是宋思铭破案能力,娄彦斌粉的是宋思铭泰山崩于前,而岿然不动的能力。

根据宋思铭的履历,他可是给大贪曾学岭当了三年的秘书。

理论上,曾学岭被省纪委带走的那一刻,宋思铭的政治生命就结束了。

可现实是,宋思铭政治生命非但没有结束,而且愈发的坚挺,茁壮,几乎深得青山市所有市级领导的信任。

娄彦斌很想找宋思铭取取经。

因为,从省厅到地方,已经整整三年了,他还是没有学会如何站队,如何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以前,在省厅刑侦总队的大案支队,他只需考虑一件事——破案。

只要能破案,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可在地方上,对于一个公安局长,破案反倒成了一件最次要的事。

没有哪个领导,会盯着公安局的破案率。

反倒是破案之外的东西,领导更重视。

摸不到其中门道的娄彦斌,只能采用了一种最为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那就是与一把手保持一致。

一把手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这在前两年,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可自从换了新的县委书记,娄彦斌却越来越别扭。

主要是新书记曹英勇,让他办的事,经常背离他的初心。

就比如,在王野路的问题上,曹英勇忽略王野路对望川县的重要性,就是一味地阻止王野路修建。

只因县长沈明亮是王野路的推动者。

这种不管什么事,只要对手支持的,我就反对,只要对手反对的,我就支持的做法,让娄彦斌第一次对和一把手保持一致的原则,产生了动摇。

然后,他就在毕晓飞的推动下,第一次与一把手唱了反调。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