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了化龙池,看着地上的四只鲤鱼,朝树枝上站着的苍鹰竖起了大拇指:“干得漂亮,回头奖励你半只。”
“老二,你养的这老鹰挺靠谱的。”
泡完澡的林山感觉腿脚也舒服了不少,兄弟俩一并把不远处的网兜拉上来:“瞧瞧,咱们今天这运气真是爆棚了,两只乌龟。”
“行,见好就收,回去给你炖王八汤补补身体。”
今天的收获不小,四条鱼,两只王八,都是新鲜的水货。
这几条,林阳也没想着卖。
一条鱼能卖几毛钱,主要还是赶山靠谱。
摸鱼这事儿也就是为了调节一下家里的饮食,顿顿吃羊肉,不出半年就得三高。
回去的路上。
林山坐在后排,手里抱着沉甸甸的背篓:“老二,刚才莫狗娃说的洮河水库的下游水货多,咱们啥时候去看看?”
“过些日子再说。”
“今天马叔带着人到公社领取春耕的种子和肥料了,估摸着明天要分,这几天要春种。虽然咱们家的地拜托给了赵二蛋的爹,不过咱们还要操点心。”
“等春耕完了,再说呗。”
“暂时,咱们家也不缺钱。”
林阳心里早已经锚定了主意,正好趁着春耕这个时间让大青山的山货好好地繁衍一下,一个月后再进山,那场面指不定多热闹呢。
79年的生产队,春种都是纯人工,条件好的还能借一头牛帮忙。
先要锄头翻地,这就是个耗费体力和时间的活儿。
加上春天雨水多,一家子一天都翻不了一亩地。
再加上播种。
还要第一次春灌,几亩地下来少说要半个月。
79年的潘家公社是第一年的包田到户,条条框框还挺多的。
春耕结束,已经是四月出头。
生产队的地埂上,野草冒了绿芽,树上也有了新苗。
“娘,这什么东西,看着挺香啊。”
林阳刚刚从马福明家里回来,他是去还生产队的老黄牛的,春耕就算是告一段落。
忠县这边热得快,已经有18度左右。
白衬衫套个绿军装外套,还理了一个短发,看着很精神。
“榆钱儿!”
“娘给你们凉拌了,降降火,开了春容易上火。”
“说起这个,当年闹饥荒的时候可没少救命。”
看一家人都进了屋,张桂英笑吟吟地介绍着,和林小花开始盛米饭:“不过这些年没吃了,每年开了春就一个月左右的花期,今天我都是去村后面抢的,大家伙都在摘。”
榆钱儿就是榆树的嫩芽,凉拌,蒸馒头,熬粥都不错。
在50年代末大旱那些年,这玩意熬得稀饭可是没少救命。
搁在几十年后,转基因产品冒出世面的那些日子。
这种野菜放在城里卖得比肉都贵,毕竟纯天然嘛。
“老大,以后你想吃娘的凉拌榆钱儿可就不容易了,还要我和小妹给你送城里去。”
林阳蹲在凳子上,端着碗大口干饭,嘟囔道。
“老二,你是说老大的工作有着落了?”
张桂英一听,笑出了声来。
“娘,要说咱们家还是你最聪明。”
林阳从凳子上下来,放下碗,接着从口袋拿出一张通知书:“老大,刚刚忠县药材厂来的通知书,让你明天去厂子里报道,相关的手续马叔已经给公社打申请了,这些天就能办下来。”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