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空俯瞰,白色的建筑主体在黄沙的映衬下格外醒目,犹如烈日下闪耀的白银堡垒。生活区是基地的核心所在,承载着守护生命的重任。模块化的房间紧密排列,房间的墙壁采用特殊的隔热材料,能有效抵御外界的高温侵袭。

每个房间都配备了独立的生命维持系统,透明的单向隔离窗吗,既能让屋内的人员随时观察走廊的情况,又能有效的让房间形成独立的空间。房间内的家具经过特殊改装以适应恶劣环境。

物资储备区紧邻生活区,是一座坚固的仓储堡垒。高大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类物资,从物品到食品,从生活用具到能源储备,一应俱全。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资源短缺,这里的物资都经过精心分类和密封保存。

食品被存储在真空包装中,防止受潮变质;药品则被放置在温度和湿度严格控制的储存柜里,确保药效稳定。能源储备区存放着巨大的电池组和能量转换装置,为基地的运转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通道是连接各个区域的“生命纽带”,它们宽敞且明亮。墙壁上镶嵌着柔和的灯光,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为了防止沙尘进入,通道采用全封闭设计,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一道气密门。

气密门开启时,发出轻微的嘶嘶声,仿佛在轻声诉说着对基地安全的守护。地面由特殊的防滑材料铺设而成,即使在风沙肆虐时,人们也能稳步前行。

在基地的边缘,是一圈防护设施,宛如一道坚实的屏障。高高的围墙由厚重的金属和岩石混合浇筑而成,能够抵御风沙的冲击和小型陨石的撞击。

围墙上安装着先进的监测设备,日夜不停地扫描着周边环境,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刻发出警报。围墙外,是一圈深深的壕沟,沟内布满了尖锐的障碍物,进一步增强了基地的防御能力。

基地的顶部,是一片巨大的太阳能收集板阵列,在烈日的照耀下闪烁着金属光泽。这些太阳能收集板如同贪婪的能量捕手,将阳光转化为电能,为基地提供清洁能源。

收集板之间,还安装着小型的沙尘清扫机器人,它们在轨道上穿梭忙碌,及时清理收集板上的沙尘,确保能量收集效率不受影响,维持基地的持续运转。

基地内,工作人员们忙碌而有序地穿梭于各个区域。他们身着特殊的防护服,既能抵御高温,又能防止沙尘侵害。医护人员在病房中细心照顾患者,眼神中充满了关怀和坚定。

物资管理人员认真核对物资清单,确保每一件物资都能物尽其用;技术人员则专注地调试各种设备,保障基地的正常运转。在这片干燥的类地行星上,这座基地就像一个温暖的港湾。

前进基地的设计大多数情况都是因地制宜,此时前进基地内的监控室内,大量检测人员正在密切监视基地内外的情况。和前进基地中有条不紊的建设不同。

移民舰队内,林霄正在策划一项特别行动。行星干燥,水源只在南北极才有少许。为了保证行星上有足够的水源供给移民发展,林霄决定按照移民星改造计划,引彗星而来。

此时的楚悦正指挥明月号巡洋舰在小行星带中寻找由水组成的行星。根据计划这些由水组成的小行星会在人为干预下变成彗星,直接撞击到移民星上,给移民星增加水的含量。

这是一项极为疯狂的工程,最早起源于撞击改变小行星轨道,从而完成小行星防御的思路。明月号巡洋舰是移民舰队中极为先进的科技飞船,正朝着一颗由水组成的行星急速飞去。

飞船的舰桥内,各种仪器闪烁着五彩光芒,屏幕上的数据如瀑布般不断刷新、跳动,一切都按照预设的程序精准运行。飞船的导航系统运用高精度的天体测量技术和复杂的轨道计算模型,持续监测并计算着飞船与彗星的相对位置和速度。

通过相对论效应修正和高精度的陀螺仪稳定系统,确保飞船稳定地朝着小行星平稳靠近。很快巡洋舰就停留在小行星上,巨大的冰层随之破碎巡洋舰彻底镶嵌其中。

动力舱中,巨大的引擎全力轰鸣。这些引擎基于先进的核能推进原理,通过可控的核聚变反应产生强大的能量,为飞船提供着持续且强大的推进力。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