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历史上的大明亡国,很多人立刻就说是大明宗室吃垮了财政。

宗室是大明财政的负担不假,可是在明朝中后期大部分时候不给宗室满额的发实物,还不至于宗室吃垮大明。

或者有人说小冰河时期,以至于粮食少等等,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出现。

自然也有人提起东林党、党争等等,或许也会提起明末朝廷根本收不上来税,那些士绅一味哭穷,动不动就是‘不可与民争利’。

这些士绅是富了,在指点江山。伤及了他们的利益,那就转头去午门挨廷杖以此为荣、天下扬名。

等到女真人入关之后,他们忽然间发现这些人没有给更好的待遇。

毕竟在明朝秀才以上是不纳税、不服徭役,甚至在江南等地直接打死皇帝的钦差都不要紧,因为江南士绅水泼不进。

但是到了女真人来了,这些人惊恐的发现女真人在江南地区实行了比明代更为严厉的征税。

江南士绅在明朝玩的凭借昔日的权势交通官府,贿买书吏,隐混和拖欠钱粮的招数不好用了。

一个地区不交满税,女真人不管其他,直接将江南四州府、一县的官绅士子全部黜革,这些人一点脾气都没有,全都乖乖的命令、叩谢皇恩。

因为文字的原因被诛杀、因为诬告被牵连,这些士绅都乖乖的等着被砍脖子,他们在明朝玩的那种指点江山没了、把持地方也没了,一个个都无比温顺。

这时候也不喊冤枉了,这时候也不会说清流高洁了,更不会以一介白衣对朝堂的事情指指点点了。

给了优待和特权就还想要更多,给了地位就想要以此为机会翘出来更多的好处,一些人早就熟悉这些招数了。

现在是开国初年,对于有些迹象,朱元璋是严防死守,生怕让一些人得逞。

可是对于有些群体来说,他们始终还是没有死心,因为觉得他们应该得到更好的待遇。

为此他们也在不断的努力,现在的很多情况让他们不满意,也认为必须要争取才能够获取改变。

马寻觉得和朱标聊一些事情还是比较开心的,虽然不是完全的政见相同,不过在有些事情上算是志同道合了。

就在两个人还在吐槽着宋濂、魏观等人小心思不少的时候,忽然听到了一阵脚步声。

“说你们的。”朱元璋神出鬼没的,笑呵呵的说道,“就听说你舅舅入宫了,没去找我、没去见你娘,他倒是难得来东宫。”

马秀英也笑着说道,“我也有些诧异,听说你舅舅入宫了,正好我也闲着没事。左等没来,右等也没个消息,一问才知道跑你这都一个多时辰了。”

朱标有些意外,“这都误了吃饭?舅舅难得到我这来,都忘了吃饭了,实在是我的过错。”

朱元璋有些好奇的问道,“这倒是聊什么大事,聊的这么投机差点都忘了吃饭?”

不只是朱元璋好奇,马秀英也好奇,不过他们更开心的是朱标和马寻能聊到一块。

朱标笑着说道,“舅舅一直都是对一些士绅不满意,说浙东的人心思多。”

朱元璋立刻也觉得自己有话语权了,“你舅舅出身如此,咱们才是一路人。咱家祖上是佃户,一直苦哈哈。你舅舅自幼在外流浪,也知道富户多么贪心。”

马秀英和朱标也是在点头,他们也都认为马寻对一些士绅有意见,那是因为见多了元末的一些情况。

贫民无立锥之地,这就是现实。

佃户依附在地主身边,辛勤一生说不定死后都没有可葬身之地。

见识了这些事情,自然也就没办法和一些士绅一条心了,养出来这么个嫉恶如仇的性格等也容易理解。

朱标继续笑着说道,“舅舅不看好明年开科取士,想要摸个底。知道了国子学的情形,明年会试才好安排。”

听到朱标这么说,朱元璋和马秀英更加开心,因为这也是地地道道的正经事。

马寻不只是长进了知道办正事,还知道未雨绸缪先安排一些事情,这才是更让人开心的事情。

有些时候马寻觉得朱标如此有度量、心胸,大概是因为朱元璋和马秀英给夸出来的。

他现在就感同身受了,他哪怕是做出来一些小小的事情,朱元璋和马秀英都可以引申出来无数值得肯定的地方,然后大肆夸奖。

这么一个被鼓励、被肯定的状态,想要心胸狭隘都难。

在这么一个被爱、被重视的环境长大,想要心思阴沉都不可能。

吃着饭,朱标说道,“也就是舅舅心思重,大概是我这几天没让他诊诊脉,还过来给我诊脉。现在又换季了,他还要看看东宫居所。”

朱元璋那叫一个开心,“你亲娘舅,不照看你照看谁?你自己说说看,你舅舅对你好不好?”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