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姝宁就好奇问道,“夫君现在可找到了什么有意思的东西?”“还行吧,我想要看看云贵那边有何特产。”马寻就笑着说道,“现在就查出来贵州那边好像铜比较多,这对朝廷说不定有帮助。”

刘姝宁就立刻说道,“贵州有铜矿?”

明朝缺铜,这一个事情很多人都心里有数。如果在贵州有比较好的铜矿,朱元璋肯定要立刻行动起来,到时候大军说不定就立刻出动了。

朱元璋是实用主义者,要是能够给与足够的好处,他什么都做得出来。

“可能不是大矿。”马寻就笑着说道,“我现在也就是在只言片语中查出来些许端倪,回头再让太子安排人仔细找一找。”

对于马寻这样的做法,刘姝宁也算是习以为常了,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马寻没少自己看书,在书中找到一些端倪和线索,然后奏报给朱元璋、朱标,让他们安排大本堂的人在浩瀚的书海之中进一步的整理资料、详实线索。

现在看起来也是如此了,如果贵州那边真的有铜矿可以解决大明的燃眉之急,这肯定就要认真对待。

这样的事情也不是马寻一个人可以做好的,这样的事情更多的还是需要依靠朝廷的力量。

马寻也继续说道,“我闲着没事,看看云贵那边的土司。那边自唐末就不太服中原王朝的管束,治理起来也难。”

刘姝宁对此倒是没有什么印象,因为她就算是读书比较多,可是也不太关注于这些。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马秀英喜欢看史书,马寻什么都看,而刘姝宁偏向于天文等,这也都是个人的兴趣以及现在的一些身份导致。

小两口说着话,还是有着一些共同话题的,好歹也都是读过一些书。

虽然在一些兴趣爱好、专长方面有些差别,不过好在他们也愿意去听对方的一些兴趣所在。

马寻没少问刘姝宁一些天文方面特别粗浅的问题,刘姝宁也没少向马寻讨教一些不擅长的学识等。

尺有所长,耐心的交流就好。就算是回答一些基础的问题,也可以当做是温故知新。

小两口说着话,徐蛾来了,“老爷,郑国公夫人请夫人过去。”

马寻问道,“就请夫人过去?没说让我也过去喝杯茶?”

刘姝宁和徐蛾也都习惯了马寻的一些‘不拘小节’。

徐蛾笑着解释说道,“郑国公夫人说了,请夫人过去是帮忙缝补嫁衣。郑国公现在在大都督府,没人和老爷说话、喝茶。”

“开年就定亲,四月就成亲。”马寻算了算,“这是要抓紧些了,偏偏都赶在过年前后成亲。”

朱标和常婉明年就要大婚,这个事情大家也都知道。现在就等着朱元璋正式下达旨意,到时候李贞和马寻就要登门去送聘礼了。

刘姝宁就带着徐蛾去隔壁帮忙做针线活了,马寻惬意的喝着茶、将腿架在书桌上在看书。

看了一下午的书之后,马寻站起身伸了个懒腰,看着挂着的布甲就得意。

威风凛凛、穿着轻便,这是阅兵时候用着最好了。可惜,没有什么防护力。

穿着轻便、防护力强的甲胄,实在是太难得了,尤其是一些特殊的战场环境,要是有着一些轻甲肯定更有作用。

现在军中比较流行的是明甲,这就是铁制的扎甲,防护力出色但是特别重。

还有暗甲,外面是包布、里面镶铁叶,轻便一点但是防护力要差一些。

现在军中的披甲率极高,以一个卫所来说,基本上是五千六百人,但是明甲有两千副、暗甲六百多副,步兵也都是有着极高的披甲率。

而除了这些正式的盔甲,还有‘臂手’这样的辅甲。

认真想着的马寻忽然拍了拍脑袋,“藤甲这东西到底怎么样不知道,纸甲这东西是经过证明的啊!”

纸甲这东西在唐宋时期就开始出现,优点是坚固且轻便。

尤其是在两宋时期,轻步兵和水师都喜欢纸甲。而明军基本上不喜欢纸甲,不是因为造价高的原因,而是因为这种甲胄虽然防御力出色,可是经不起潮湿。

去打云南、贵州,纸甲是不是比较合适呢?

想着这些事情,马寻就开始认真起来了。

历史上的戚继光好像就特别喜欢纸甲,因为这种甲胄适合在南方地区作战。

武器这东西不一定就是看着厉害就行,适不适合更为关键!

(本章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