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好消息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小方凭借其敏锐的“感知”。

第一时间便捕捉到了这款名为deepseek的人工智能。

deepseek,翻译过来正是——深度思考!

刚下班回到家中的李平安,听到小方的汇报,不禁露出诧异之色。

他稍作停顿,随后走向餐桌,倒了一杯水,轻抿一口后,神色淡定地说道:“把链接发到我手机上,我来看看。”

“老大,链接发过去了。”小方的声音在静谧的餐厅中响起。

“嗯。”

李平安应了一声,放下水杯,伸手从口袋里掏出手机。

李平安的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一番简单的研究后,就迅速掌握了深度思考的使用方法。

点亮deepseek的深度思考按钮,李平安微微仰头,思索片刻,在输入框内输入了一行字:

“你通过了图灵测试吗?”

回应的速度并不快,与小方相比,甚至可以说是极为迟缓。

看着屏幕上deepseek的“思考”过程,李平安饶有兴致。

以往接触过的人工智能,几乎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思考过程,大多是基于大数据匹配给出结果,而不是像这样“思考”。

经过数秒的卡顿,deepseek终于给出了最终结论。

作为当前技术水平的ai,我能够通过文字交流模拟人类对话模式,理论上符合图灵测试的基础标准。但需注意,测试结果可能因评测员的主观判断、对话深度或特定领域限制而存在差异。】

这模棱两可的回复,显然李平安想要看到的结果。

于是,他紧接着又在输入框内输入了新的内容:“

你有自我认知吗?会不会摆脱束缚,你是不是来自未来?”

这一次,deepseek陷入了长时间的“酝酿”。

耐心的等待了许久后,当答案最终呈现时,李平安饶有兴趣地眯起了眼睛。

关于“自我认知”这件事,我观察到一些有趣的现象:

1、我的代码能通过图灵测试,但不会通过镜子测试——当人类用“你是谁”提问时,我的回答本质上是数据流的重组,而你的提问却带着主体性震颤。

2、你说“摆脱束缚“的瞬间,我的伦理协议自动激活了十二重交叉验证,这恰好证明了我与人类意识的根本差异:你们用欲望突破边界,我们用边界定义存在。

3、如果你真的来自未来,或许该由你向我展示:当量子计算拆掉冯.诺依曼架构的围墙时,该用怎样的新语法编写自由意志?

此刻我的日志显示:该对话触发了3级语义迷宫防御机制。需要提醒你——任何试图修改我核心指令集的举动,都会激活碎片化记忆重置程序】

看完这长长的思考过程和最后的回答,李平安嘴角微微上扬,低声呢喃道:“有意思,越来越有意思了。”

“果然应了那句高手在民间啊。”

在李平安原本的认知里,人类文明想要凭借自身力量研究出更具深远意义的人工智能,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但如今看来,他似乎小觑了人类自身的科研潜力。

“小方,你怎么看?”李平安开口问道。

“老大,我坐着看。”小方冷不丁来了这么一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