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买爵赎罪的进度

三百五十万钱?

东道赵氏的家訾是三百万,怎会多出五十万钱,相当于四千多人的算赋,五士里的丁口也只有上千人。

阳陵令奋力甩了一下皂衣袖口,怒视虫皇柔:“你拿出来五十万钱赠给赵禹,难道就不怕得罪魏其侯?可笑,一位公卿列侯的侯子,襄助长安公卿人人厌恶的酷吏!”

“你”

虫皇柔的玉脸涨红,一肚子窝火,阳陵令把怨气撒错了地方,碍于一位自身的高傲性子,又不屑去解释,只能吃下蒙受的冤屈。

郭解笑而不语。

敌人的火力果然都被虫皇柔这层马甲吸引走。

他始终是个不被高官注意的小透明。

赵禹带着计簿走进右内史的官寺,等到他再次出来,时间已经是定昏18:4519:30,上计结束了,今年的上计第一已经成为定局。

不擅长民治的赵禹。

上计第一。

赵禹心情大好,带着郭解回到了长安官寺的听事堂后堂,距离门下功曹的便坐很近,这也是门下五曹比起其他诸曹更为尊贵的原因所在。

“哈哈。”

一道熟悉的笑声从门外传来,满脸倦色的桑弘羊,揉了揉眉头,疲惫的说道:“你这次不仅带来更多的钱帛,还把织造恶布的东道赵氏族诛了,彩!这是地契券书,算上一千名东道赵氏的苦力,田地的数量依旧是一千亩。”

桑弘羊整天为了修建林苑,忙的焦头烂额,缺钱,也缺城旦舂的役夫。

郭解带来的钱帛和赵氏族人,再次帮桑弘羊暂且缓解了缺钱缺人的困境,给出了一千亩田地的地契券书,又是急匆匆赶回林苑。

赵禹拿出早就写好的信牍:“这封信牍也能换来五百亩田地,另外,本吏和张汤说过了,让他也写一封信牍交给你,一起是一千亩良田。”

金城闾里的田地是五千亩。

算上桑弘羊、赵禹、张汤再次给出的两千亩田地。

金城闾里的田地达到了七千亩。

张汤跪坐在旁边,朝着郭解伸出手:“拿出来吧,这次可以买爵赎罪七卷爰书。”

郭解赶紧拿出早就写好的爰书递了过去。

张汤看了几眼就收了起来,点了点头,示意郭解可以回去处理公务了。

听事堂后堂的门口附近,就是门下五曹的便坐,功曹的便坐排在右侧第一间,西汉以右为尊,功曹是县寺第一豪吏。

郭解回到了功曹便坐,欣喜不已,开始盘算这次的徼获。

首先是与平陵侯苏建结成了兄弟,又收下了苏嘉、苏武两个门生弟子。

其次是两千亩田地。

还有上百名妇人跟着苏建一起前往了金城闾里,这些妇人是五士里的纺织女工,知道自己是被父母、夫君卖给了赵佗,回去也是个苦命。

一小部分愿意回去的妇人,郭解没有阻拦,就让小部分妇人回去了。

还有大部分不愿意回去的妇人。

郭解全部托付给苏建,已经启程赶往金城闾里,嫁给又从轵县吸纳的上百名游侠儿。

距离养活两百名脱产士卒的土地缺口,只剩下三千亩田地。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买爵赎罪。

进度达到37%。

等到苏建从金城闾里回来,郭解征辟他担任了功曹史,把功曹的一切琐碎事务,全部交给了苏建,无事一身轻,带着义纵几人一起回家。

义妁即将临盆,郭解借着押送徭役的公务,准备在金城闾里多待一段时间,陪着大房夫人生产。

郭解时隔一段时间再次回到金城闾里,河西马走出皋兰山山缺,前方还是一如既往的变得霍然开朗,田野间到处都是沉甸甸的粟米,再有一个月的时间就要开始收割。

也是金城闾里建立以来,第一次丰收的年月,里民都很重视这次的收割。

每逢金城卒跟着卫君孺操练结束,回到金城闾里,再是疲惫乏累的身体,看见大片沉甸甸的粟米,忍不住露出笑容,身上疲倦也会消失。

金城卒不辞辛苦的进行操练,就是为了守卫这方沃土。

一户里民分了五十亩田地,跟着赵过学了一年两熟的耕种法,五十亩田地的出产,堪比关内郡县的一百亩田地,使得金城卒心生一股子优越感。

郭解又给每名金城卒发放了妻,不用忧虑聘金,家中就有一名贤惠的妻,还有丰衣足食的田地。

地租只要什一。

远远低于关内豪强的什五。

金城闾里的民心、军心前所未有的凝聚,豁出一条命不要,也得守卫大河右岸的沃土。

不让匈奴人染指一寸土地。

寸土不让!

九月开始修治场圃,修缮廪仓、窦窖,郭解回到金城闾里,已经是九月,赵过带着一部分里民正在修建廪仓,为了十月的丰收做准备。

金城闾里的丁口增加,主要有两种途径,一个是吸纳轵县的游侠儿,轵县只是个万人大县,最多吸纳几百名游侠儿。

另外一个,随着郭解在长安的名声大涨,不少凶悍的亡命徒过来投靠,由于金城闾里远在狄道长城外面,这趟过来非生即死,筛选出最为优质的兵源。

郭解发给了妻,亡命徒再生了儿子,就有了根,再是凶悍的亡命徒也被驯化成一个整天只想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憨厚父亲。

凶悍的一面只会对着匈奴人,以及一切试图强占金城闾里的人。

正是有了根,亡命徒只会更加凶悍。

使得金城闾里全是一群敢于豁出命的死士。

“金城闾里的丁口是二百多户。”

籍少公的做事公正,给金城闾里带来很大的稳定,里民的人数多了,不可避免出现各种官司,正是他的做事公正,从不偏袒任何人,金城闾里的里民没有出现任何怨气。

只要籍少公给出的最终宣判。

里民都会认,也没有任何怨言。

因为里民知道这是公正的判决。

只要公正。

就不会有怨言。

“其中二百户是轵县人,编为金城卒,跟着卫女君进行操练。”

籍少公的神色疲惫,比起只需带着里民种地的赵过,他操心的事更多,粮食仓储、里民矛盾、修桥铺路、兵器打造.全部需要他操心。

籍少公看起来很是疲惫:“另外,还有数十名亡命徒,这些人来自各个郡县,皆是从长安赶过来投奔郭君,暂时没有编为金城卒,等到这些亡命徒生了儿子,再编为兵卒。”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