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才会有大量的富裕劳动力呢?

也就这一两年吧,等大批的知青涌向农村,人力资源就会大大的增加。“嗯,你慢慢考虑,但可以找两个机灵的,提前跟我学习。”

老爷子年纪越大,越想留下一些什么东西。

他以前总想着把自己的一身本事传给方唯,可对方对阴阳风水这些不感兴趣。

昨天家里的竹椅子坏了,他就重新打造了一把,这才有了新的想法。

“老爷子,你还会什么?会不会点石成金?你要是会的话,那咱们就有用不完的钱。”

“去去去,油嘴滑舌的。师弟,咱们走,懒得和他磨牙。”

随后,方唯和老爷子开了句玩笑,老头就乐呵呵的走了。

实际上方唯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在农业生产上一路狂飙。

至于队办企业也不是不能搞,但肯定是要放在从属的位置上,时机到了也可以尝试一下。

第二天。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方唯和大哥闲聊的时候,就把关老爷子的建议告诉了对方。

方平一听很感兴趣,说实话,他对于育种工作的兴趣不大,主要是想帮三弟做点事情。

“等回头我去和老爷子学学怎么制作竹家具,我有木工基础,应该能学会。”

“你想去学?也行,只要精力够用,随便你。”

方唯倒没有阻拦,大哥在育种这一块没有悟性,当个执行人还可以,注定不会有太大的长进。

既然对方想跟着老爷子学习竹制家具,那就由着他。

离开了试验田,方唯不知不觉又走到了山上。

育种工作已经走上了正轨,但林下经济才刚刚起步。除了在板栗树林种植药材,他还打算找个合适地方养“走地鸡”。

所以说,二队消化富裕劳动力的路子很多,难怪他不着急搞队办企业。

方唯在山上发现了好几个合适的地点,尤其是靠近油茶树林的半山坡,这一带的林木不算密集,关键是有一道山泉水从这里流过。

这个地点更靠近赵家村一些,但距离两个村子都不远。

他计划从明年开始养鸡,这样的话刚好可以弥补社员减少鸡鸭饲养带来的损失。他也搞不清楚有些人是咋想的,社员个人养10只鸡和养3只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

“队长,县里来人了,你去看看吧。”

他还在山上转悠,有个社员跑来喊他,说队部来人了。

方唯赶紧回去,走进办公室一看,好家伙来的人还不少,屋里都快塞不下了。

“方队长,这些同志都是专区的农业专家,他们想了解一下有关杂交水稻的事情,没问题吧?”

徐广生看到他,赶紧走了过来。

他现在是县农业局的负责人,县里就将接待专区专家的任务交给了他。

“欢迎,欢迎!各位,办公室太小了,咱们去会议室坐吧。”

新建的队部有一间会议室,地方比较宽敞,于是方唯就把大家带到了那边。

方文书和两个社员端来了茶水,郑虎让人去安排中午的饭食。

“方队长,我们看了贵县关于南光二号】和南光三号】稻种的书面材料,据说试验已经得了圆满成功。能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一下吗?”

宾主落座,对方带队人名叫曾庆,四十来岁的年纪,是育种方面的行家。

这个没什么不能说的,方唯便简单介绍了一下杂交水稻的基本思路、试验材料的选择、配对试验,以及南光二号】和南光三号】的试验产量。

尽管他已经尽量简化了,但还是说了差不多一个小时。

不算徐广生,对方一行9人,一边听一边做记录,显得很专心。

“南光二号】杂交水稻已经定型,目前正处于前期推广阶段。南光三号】杂交水稻稻种,还处于育种阶段,距离定型大概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方唯有意拉开两个稻种的定型时间,现在不急于快速的推出南光三号】,总要让南光二号】有机会发挥自身价值才行。

太密集的出成果,其实对他也未见得就是好事。

“这就对了嘛,我之前听说你们这么快就在南光二号】的基础上,搞出了南光三号】,真下吓了一大跳。

现在听你这么说,我才知道南光三号】距离定型还很远,这才符合客观规律。当然,我还是要祝贺你们的试验成果,加油!”

曾庆听完,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色,

看来南光三号】还处于小规模试验阶段,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按距离成功还有不短的路要走。

之前他看书面材料就有一些疑惑,现在到了二队,这些疑惑起码消除了一半。

“谢谢曾主任的鼓励,我们会加油的。”

曾庆不仅懂技术,同时还是专区农业局的副主任。

方唯说了一句客气话,便和郑虎陪同专区的同志去了试验田那边。

这些人一看就是真正的行家,人家脱下鞋子、卷起裤腿就下了田,方方面面都观察的很仔细。

随后他们就光着脚去了大田,开始研究南光二号】杂交水稻的生长情况。

“方队长,你们队上的水田到底特殊在哪里呢?据大家反应,你搞出来的稻种只能在本队进行培育,如果拿到别的地方去培育,铁定会失败。

另外,南光二号】稻种只能种植两代,次一代之后就无法留种。我和相关的同志探讨过很多次,都想不明白这其中的原因。”

每一个层级的人看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方唯只需要管好二队就行,唐泽却需要考虑县里的大小事情,而曾庆显然考虑的是整个专区的农业生产问题。

他基本上认可了南光二号】杂交水稻,但却无法推广到整个地区。

原因就是育种工作只能由二队来做,换个地方都不行,所以稻种的产量就受到了严重制约。

他们这次来,就是想解决这个问题。

“曾主任,我就是一个初中生,因缘巧合之下跟吴茂盛教授学习了一些农业知识。

说实话,我搞出来的几种稻种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偶然性,你的问题我无法回答。”

方唯只能装糊涂,培育稻种这项工作,本来就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甚至还需要好运气。

他早就想好了,自己无论怎么解释都解释不通,那还不如不解释。

反正自己就是一个初中毕业生,在育种这一块属于野路子出身,太深奥的问题真回答不了。

(本章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