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上述主要成分外,麻黄中还含有多糖、鞣质、有机酸等多种成分。麻黄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肿瘤等活性,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鞣质具有收敛、止血、抗菌等作用,在麻黄的药用过程中可能对减轻局部炎症、促进伤口愈合等方面发挥一定作用。有机酸如草酸、苹果酸、琥珀酸等,可能参与麻黄的代谢过程,并对其药效产生一定影响。这些成分虽然在麻黄中的含量相对较低,但它们与麻黄中的生物碱、黄酮类、挥发油等成分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麻黄复杂的化学物质基础,为麻黄的多靶点、多途径的药理作用提供了物质保障。

四、麻黄的药用价值

(一)药理作用

发汗作用

麻黄的发汗作用是其传统功效之一,麻黄碱及其衍生物是发挥发汗作用的主要成分。麻黄碱可通过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皮肤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泌,从而增加出汗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的释放有关,同时也可能影响汗腺导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导致汗液分泌增加。此外,麻黄中的挥发油成分也具有一定的发汗作用,挥发油可通过刺激皮肤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皮肤血管扩张,促进汗液分泌。麻黄的发汗作用较为温和,且持续时间较长,与其他发汗药物相比,不易引起大汗淋漓等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帮助患者通过发汗解除表邪,缓解发热、恶寒等症状。

平喘作用

麻黄的平喘作用显着,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药物之一。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是平喘的主要活性成分,它们能够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从而缓解支气管痉挛,减轻哮喘症状。此外,麻黄碱还可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间接发挥支气管舒张作用。同时,麻黄中的黄酮类成分如芹菜素、槲皮素等具有抗过敏作用,能够抑制过敏介质如组胺、白三烯等的释放,减轻气道炎症反应,进一步缓解哮喘症状。麻黄的平喘作用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不仅能够直接舒张支气管平滑肌,还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过敏反应,从多个层面改善哮喘患者的气道功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治疗。

利尿作用

伪麻黄碱是麻黄利尿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其利尿机制可能与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从而提高肾小球滤过率有关。同时,伪麻黄碱还可能抑制肾小管对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重吸收,促进尿液的生成和排泄。麻黄的利尿作用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水肿等病症,尤其是对于因外感风邪、肺气不宣所致的水肿,常与其他利水消肿药物配伍使用,通过宣肺利水的作用机制,使水湿之邪从小便而去。此外,麻黄的利尿作用还可能有助于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代谢废物,减轻心脏和肾脏的负担,对于一些伴有水肿症状的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也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抗炎作用

麻黄中的多种成分如黄酮类、挥发油、生物碱等均具有抗炎作用。黄酮类成分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 α)、白细胞介素 - 6(IL - 6)等的产生和释放,调节炎症信号通路,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挥发油中的成分如α - 蒎烯、β - 蒎烯等具有直接的抗炎活性,能够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炎症介质的释放。麻黄碱等生物碱也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能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的过度激活。麻黄的抗炎作用在治疗炎症相关疾病如呼吸道感染、关节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减轻炎症引起的红肿、疼痛等症状,促进疾病的康复。

免疫调节作用

麻黄多糖是麻黄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重要成分之一。麻黄多糖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机体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同时,麻黄多糖还可调节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细胞因子的分泌,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此外,麻黄中的其他成分如黄酮类、生物碱等也可能对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和免疫分子的表达,维持机体免疫平衡。麻黄的免疫调节作用有助于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同时对于一些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功能紊乱相关的疾病也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二)临床应用

呼吸系统疾病

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麻黄应用广泛。对于感冒、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若表现为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等,常以麻黄汤为基础方进行治疗,通过麻黄发汗解表,使风寒之邪随汗而解,缓解感冒症状。对于支气管哮喘,麻黄常与杏仁、石膏、甘草等配伍组成麻杏石甘汤,用于治疗肺热喘咳证,麻黄宣肺平喘,石膏清泄肺热,二者配伍,既能缓解支气管痉挛,又能减轻肺部炎症,有效控制哮喘发作。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麻黄及其制剂也可作为辅助治疗药物,通过其平喘、祛痰、抗炎等作用,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减轻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泌尿系统疾病

对于因外感风邪、肺气不宣所致的水肿,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早期出现的眼睑水肿、下肢水肿等,中医常采用宣肺利水的治法,麻黄常与白术、生姜、大枣等配伍组成越婢加术汤,通过麻黄宣发肺气,通调水道,使水湿之邪从小便排出,减轻水肿症状。此外,对于一些伴有水肿症状的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病综合征等,麻黄的利尿作用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减轻水肿,改善患者的症状。但在使用麻黄治疗泌尿系统疾病时,需注意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避免因利尿过度导致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

其他应用

在皮肤科疾病中,对于风寒束表型的荨麻疹,表现为皮肤瘙痒、疹块色白、遇风寒加重等症状,可在方剂中加入麻黄,利用其发汗解表、祛风止痒的作用,缓解皮肤症状。在骨伤科疾病中,对于风寒湿痹证引起的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麻黄常与桂枝、防风、独活等配伍,通过其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作用,改善关节症状。此外,麻黄在一些方剂中还可用于治疗低血压症,利用麻黄碱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的作用,提升血压水平,改善因低血压引起的头晕、乏力等症状。

(三)不良反应与禁忌

虽然麻黄具有显着的药用价值,但在使用过程中也需注意其不良反应和禁忌证。麻黄碱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大剂量使用时可能导致失眠、烦躁、头痛、心悸等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可引起惊厥。此外,麻黄碱还可使血压升高,对于高血压患者、心脏病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等应慎用或禁用,以免加重病情。伪麻黄碱在常规剂量下不良反应较少,但过量使用也可能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麻黄中的挥发油成分可能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作用,脾胃虚弱者使用时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反应。

在使用麻黄时,应严格遵循医嘱,控制用药剂量和疗程。同时,避免与其他具有相似药理作用的药物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联用,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此外,由于麻黄碱可通过乳汁分泌,哺乳期妇女使用麻黄时也需谨慎,以免对婴儿产生不良影响。对于孕妇,麻黄属于慎用药物,因其可能对胎儿产生一定影响,如导致子宫收缩等,除非在特殊情况下且经医生权衡利弊后认为利大于弊,否则应避免使用。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