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带着残兵败将回到了襄城,心中沉重无比。曾经的十万大军,如今只剩下不足两万的残兵,阵营中士气低迷,许多人面露绝望,疲惫的脚步在城门内响起,就连节奏也有些散乱。

襄城的大街小巷依旧热闹,刘三站在城墙之上,望着天际渐渐变暗的景象,心中五味杂陈。眼前这些士兵大多面容憔悴,衣衫褴褛,死气沉沉,他们并不像往昔那么精锐了。

陈贤在城中指挥着收拢残兵,他的眼神冷静,处理着一切事务。即便是面临如此巨大的损失,陈贤依旧从容不迫。

“刘将军,您回来了。”士兵在营地里见到刘三,低声说道。

刘三没有答话,心情沉重,目光深邃。面对陈贤,他终于开口:“陈贤,失败了。我们损失惨重。你带来的伏兵虽让我们逃出了困境,但这场战斗,真的是....”

陈贤站在一旁道:“将军,您怎么看?”

刘三转头看向他,沉默片刻后缓缓开口:“这一次,敌人的策略确实出奇制胜,利用夜雨和我们军队的恐慌心理,迅速瓦解了我们的士气。”他顿了顿,眼神逐渐坚定,“不过,也正因如此,我才意识到,这场战斗给了我一个重要的教训。”

陈贤没有急于打断,只是静静等待。

“我们之前的准备不足,对敌人的情报掌握也不全面,轻敌的心态导致我们没有重视敌方的动向。”刘三说到这里,眉头微皱,显然在反思自己的决策,“另外,我在调度军队时,也没有考虑到兵士们的心理素质。军中的大多数士兵其实并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生死存亡,那场暴雨使得他们的恐惧心理被彻底激发出来。”

“将军,您不会责怪自己。”陈贤说道,“每一场战斗,都是一次学习的过程。正如您所说,失败给了我们反思的机会。只要我们吸取教训,下一次就会更强大。”

刘三点了点头,眼神变得越来越坚定,“是的,我们的确有机会反败为胜。陈贤,你说得对,我们不能停滞在失败的阴影里。失败只代表一时,而我们能从中汲取教训的勇气,才是最宝贵的。”

陈贤听着刘三的反思,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一抹笑意。他一直深知,真正能成大事的,不是那些从未失败的人,而是那些在无数次失败之后,依然能够挺起胸膛、毫不退缩的人。

很快,萧烨紧急征发了襄城的士卒,得兵一万。消息传来,襄城的气氛也愈加紧张,所有人都知道,战斗即将不可避免。陈贤坐镇指挥,他心里已经有了详细的预案,预料到徐破之必定会带领大军来攻城。为了稳定军心,刘三带着萧烨和陈贤来到云起的酒楼商议对策。

酒楼里,云起和他们一起围坐在一张木桌旁,桌面上铺开了一张襄城的地图,周围摆着兵书和各类战术资料。室内的气氛异常凝重,似乎每个人的心里都没有轻松。即使是刘三,也难掩脸上的严肃。

“云兄弟,”萧烨看向云起,开口道,“襄城的防线已经布置好了,剩下的就是等待徐破之的到来。我们是否能在防守中保持优势,关键看这段时间如何应对徐破之的进攻。”

云起在心中沉思片刻,突然想到了现代的混凝土工艺,眼前豁然开朗。他决定将这个主意与萧烨和陈贤分享,或许这将成为守城的关键。他迅速去准备了相关的技术资料,详细讲解了混凝土如何能大大增强城墙的防御力,尤其是在防御重型攻城武器时,混凝土结构能提供更强的抵抗力。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