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好处

陈光良、虞洽卿、方椒伯、张元济等江浙财团商人,在香格里拉饭店的行政会议室,接见了被粤省方面赶回来的制团队。

制技术总工曹铭先说道:“粤省方面派出冯锐担任制负责人,这个人一上任就揽权,并以粤省已经得到美国制机械公司的保证,将我们驱赶回沪市。”

张元济急道:“这怎么行,我们好歹也是持股50%的股东,这一个人不派,公司的财务状况如何了解?这陈济棠,该不是想贪墨我们的资金吧!”

虞洽卿老谋深算的摆摆手,说道:“不可能!他们粤省建那么多厂,势必要在江浙沪来销售,没有我们江浙沪财团的支持,又如何和洋塘竞争?”

不愧是阿德哥!

直击要害。

前世粤省的白,便是在江浙沪财团的支持下,占领了市场。

一旦粤省没收他们的股份,那就是名声烂大街了,届时粤省过来的白,直接向法院申请扣留便是。

陈光良这时候问道:“第一厂什么时候能开工?”

曹铭先回道:“机械厂方面承诺11月初旬安装并调试完毕,随后会派指导人员教制。”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正好我这个月要去粤省,到时候去见见陈济棠,看看这个后续如何承诺分红的问题。大家放心,至少最近两年粤省方面不会和我们翻脸,毕竟他们要占领市场;而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定期派人查账,争取准时分红,还是可以做到的。”

他倒是不急,因为他坚信本钱可以拿回来。

正好6月份他要去广州湾湛江注册一家航运公司,并疏通一下港口的关系,那就去拜访一下陈济棠。

虞洽卿说道:“嗯,去一趟也好。不过现在正值宁汉对峙,我们江浙财团多少都有些不受欢迎,光良你言语稍微克制一点。总之,粤省的白只要到呼市,我们就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给查封,所以他们肯定不敢那样做的。”

还不是不帮助销售的问题,而是直接扣留粤省白。

众人顿时心安。

曹铭先等人这时候有些急,询问道:“虞先生、陈先生,那我们现在如何安置?”

陈光良说道:“南鲸实业部的孔先生,不是一直想在沪市再办一家甘蔗榨厂么,肯定是需要你们的。你们先回去好好休息,工资我照给。对了,我在崇明岛有个甘蔗农场,正在培养甘蔗品种,你们也可以去看看,徐才进在那里负责。”

“好的”

随后,大家放下心的离开。

虞洽卿则马上说道:“孔祥熙想办制厂,他肯定个人也会出资,不如我们也分一杯羹,入股。”

大家现在是信心十足!

首先,一套日榨千吨甘蔗的设备只需要70万美金,而且只需要先付20%,剩余则投入使用再付。

其次,关税已经出台,洋塘输入华夏的价格已经大涨,本地生存空间大。

最后,甘蔗选种、进口的渠道已经打开。

陈光良也支持道:“可行,反正现在投资一家厂,三百多万也是可以的。江浙沪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甘蔗的生长条件不错,只是稍微比粤省差一些而已。”

他反正参股一点,意思意思就行了!

虞洽卿得到大家的支持,便说道:“好,这事我去和孔部长谈。”

还有半年出头就是一二八,但机器肯定不会那个时候进上海,因为工厂至少也要建那么久。陈光良也不担心这个会失败!

6月10日,杜月笙举行杜祠落成典礼。

奉主入祠典礼规格之高,排场之大,堪称空前绝后。几万人的仪仗队由六个大队组成,国党政要送的牌匾,排成长长的队伍,以总司令送的《孝思不匮最为显眼。

浩浩荡荡的队伍乘船经黄浦江到高桥,在高桥码头上搭起五丈高的五彩牌楼,一路上汽车鱼贯行进,从事先新筑的6尺宽、五里多长的杜高路上,驶抵陆家堰杜家祠堂。

举行奉主入祠典礼时,由陆海军、巡捕房西乐队等组成的大乐队奏乐,要塞司令部在附近鸣礼炮21响。首先由杨虎以南鲸政府中将参军身份代表国民政府和总司令道贺。

公祭典礼由吴铁城、刘志陆、宋子文的代表以及孔祥熙、何应钦的代表致祭,杜月笙率子在旁答礼。

中外来宾达1万多人,帮杜月笙筹备的都是海上闻人,总务主任是虞洽卿和黄金荣,剧务主任是张啸林,卫生主任是王晓籁、庞京周,招待主任是袁履登等。

陈光良也亲自上门祝贺,并送上‘薄礼’。

看着热闹的场景,陈光良忍不住感叹,难怪男人对权势、财富如此的渴望,这确实让人流连忘返。

杜月笙为了‘杜家祠堂’,当初仅买地就了50万大洋毕竟都是乡邻,不可能抢,其后的建筑费,再加上这次的招待会,费便是100150万大洋。

这个钱,可以在川蜀路第二金融街、‘江西中路’、‘河南中路’这三条以此和黄浦滩路平行的马路上,修建起一座大厦起来了。

不过杜月笙也不吃亏,此次宾客那么多,仅送的礼金就可能高达两百万。

不过在陈光良看来,如今杜月笙如此做大,势必会和黄金荣产生一些碰撞。特别是黄金荣看到今天的场景,怕是立即要去准备‘黄家祠堂’。

更重要的是,黄金荣的门徒,和杜月笙的门徒,接下来自然也是勾心斗角。

从10日到12日,杜家祠堂演出连台好戏,“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等全都登场,极一时之盛。

杜氏家祠落成典礼,连续摆出好几天盛宴招待各方来客。掌勺主厨是高桥有名的厨师孙炳,孙擅长烧本帮菜,杜月笙是浦东高桥人,自然用家乡菜招待四方客人。

很快,陈光良就带着人来到广州湾湛江。

这个地方在1889年左右,由清政府租给了法国99年,实际上后世在二战后法国就无力占领,民国政府用从北越退兵,换回这个租地。

法国政府本想投资广州湾,让其和香港竞争,只是事与愿违。

广州湾始终无法达到香港的高度,原因很多,除了走私泛滥和货币没有权威性外,远离商业区、管控广州湾官员的级别远远低于香港和落后的工业基础也很关键。

特别是行政级别差异,广州湾首脑只是法国印支地区的下属,也就相当于是地市级别;而香港总督是英国中央直管,相当于是直辖市了,能够获得的支持、动用的资源要多得多。

不过陈光良之所以看中这块风水宝地,是因为广州湾在抗战时,这里因为是法租界,可以将物资大量运送至西南诸省,届时发财不在华夏。

而且,广州湾也是西南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很好。

“陈先生”

在广州湾的一间写字楼里,提前来的职员,已经在等候陈光良。

“嗯,本地职员是否已经到位?”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