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七年,八年,朝廷重拳出击,派遣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锦衣卫官吏,奔赴各省重典惩治贪官污吏,恶绅劣霸,地痞流氓,不法商贾。
重典治国,官场吏治,商业氛围,地方秩序肉眼可见好转,官场运转政令通达。
故而,朕决定以开封府为试点,对开封府恶绅劣霸,强盗土匪,反动道门等进行强力打击,将这些影响地方秩序,危害百姓利益的势力一扫而空。
届时,朝廷派遣官吏填补他们留下的权力空间,进而削弱乡里制度,组织新的乡村制度。”
呃?
刘遵宪,吴士讲面孔如平湖之水,斟酌朱由校言语的利弊。
他们全力支持打击恶绅劣霸,强盗土匪,反动道门,朝廷派胥吏填充权力真空,这么做至少让地方治安稳定,至于新的乡村制度,他们则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齐刷刷望向朱由校求教。
少顷,刘遵宪率先打破沉默,狐疑地询问:“陛下,臣愚钝,猜不出您的圣意,望陛下明示。”
高弘图,李待问,洪承畴,吴士讲等不约而同望向朱由校,宗族势力树大根深,若家族有人在朝中为官,势力更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处理不善容易引起动荡。
太祖立国,为节约财政设计出乡村自我管理的里甲制,将乡村治理的重担交给乡村百姓,里长和甲长做县衙交代的工作,涵盖催收赋税、传达政令、抓壮丁、修水利,甚至县官下乡的接待都要安排妥当。
又在里长制内设轮值制,每任里长任期一年,十年一圈,人人有份。里长制内,里长,甲长非但没有俸禄,做得不好还要受朝廷惩罚。
好处是朝廷将底层治理的成本降到最低,为朝廷节省财政,坏处是皇权不下乡,百姓承担朝廷本该付出的财政,让百姓压力骤增。
与此里甲制外,朝廷设有老人制,即在村里选出几名德高望重的老人,专门负责调解村民之间的纠纷,家地界有争议、夫妻闹矛盾、邻里打架等等。
甚至过失杀人的轻罪案件,只要当事人不愿上告衙门,里老依然能直接审理。
若有不服跨越里老越级上告到县衙,依照朝廷法律规定:不经过里老裁决前往衙门告状率先打六十大板。
老人制内,乡村治理靠德不靠法。
好处是简单,省事,小事别找官府,村里自己解决,坏处是单靠德高望重的里老治理,难以保障百姓的权益,更多是和稀泥,朝廷法令在乡村聊胜于无。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