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鞑靼残部沿大青山、乌拉山、狼山,不断西走至甘肃境外。】

【从而彻底打通了阴山边疆,将之转变为蒙古各部来往通畅的“阴山走廊“。】

......

大明,洪武帝朱元璋时空。

老朱扶额长叹,这下好了,彻底放开了对蒙古的压制了。

老朱甚至敢断定,未来的大明几十年间,强大起来的蒙古人必然大规模南下试探大明。

......

李世民越看光幕,越觉得这个朱瞻基不过是中人之资。

勇猛,他是有的。

一些小决策,朱瞻基做得还可以。

可帝王最重要的,是做对关键决策。

做对一个关键决策,抓住重点,是最重要的。

有时甚至比你做对一百个小决策还重要。

朱瞻基面对蒙古人,是步步后撤的趋势啊。

这样想都不用想,顶多也就二三十年的时间。

蒙古人必然跃跃欲试,欲试中原鼎之轻重。

纵然朱棣永乐朝用兵颇多,要纠正,也不用纠正过枉到这个地步。

......

【宣德三年(1428年)闰四月,麓川宣慰使思任发侵夺南甸、腾冲等处地方。】

【沐晟上奏请发云南、贵州、四川官军五万人及各处土兵讨之。】

【又奏老挝宣慰司刀线歹及宁远州土官刀吉罕协助交阯,罪不可容。】

【明宣宗认为:麓川之事,与西南等高层计议怎么抚谕。】

【虽麓川作过必当威服,但念数年来征交阯,讨四川番寇,军民劳弊未甦。】

【所以这次还是立即同云南三司廵按、监察御史再遣人招抚。】

【如能顺服,则不必用兵,这个当然是理想收场了。】

【但是再执迷不悛,那就只能调云南官军土军及木邦宣慰司等处夷兵勦之。】

【老挝、宁远,大明朝廷认为亦不必深究。】

【以上种种,致使明朝在西南的威信大失。】

【麓川亦大肆扩张,故有后来明英宗征麓川之役。】

......

大明,洪武帝朱元璋时空。

老朱摇了摇头,对朱瞻基这样处理并不满意。

怎么可以这么做呢,做事情最怕就是进一退二,畏首畏尾。

敌人已经主动挑衅,必然是在试探大明的态度。

纵然你真的不想打,也要做出非常强硬的样子。

这个时候,绝不可以示弱以敌。

这样做,不就是留下了祸端吗?

边防政策是四处漏风,既抓不住主要矛盾(蒙古人),又没有抓住次要矛盾。

头和腚都没顾住。

汉武帝之后的汉昭帝刘弗陵,人家虽然也是休养生息,可人家是积极防御的。

自家儿孙等同全部防线后退,陷入消极被动防御中。

这样的话,不可能未来不出事的。

敌人一定会越发嚣张,越发强大起来的。

果然,这个光幕后面说敌人因此扩张,又把问题留给了后人。

不过,老朱好奇这个明英宗是谁啊?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