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秋季收成,大家看到从地里拔出来一串串拳头大的果实时,全都傻了眼,心中满是懊悔与羡慕。
第二年,不用石头再去动员,几乎家家户户都主动找他要土豆种子。
这一年,张家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
不仅土豆产量惊人,花生也获得了不错的收成。
随着作坊规模越大,对油的需求量也越大,村里的榨油坊忙不过来,又招募了不少年轻力壮的小伙当帮工,其中就有张二狗。
那年榨油坊分红,每家都能三四两银子,正明叔捧着银子嚎啕大哭,要是小儿子还在,看到家里如今的光景,该有多好。
他的小儿子被征去当兵后,就再也没了音讯,生死未卜。
看到正明叔如此,周围的村民也不禁跟着红了眼眶。
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些年的日子实在太难了,天灾人祸不断,能有今天这样的收成和收益,实在是太不容易。
后来,宋芫趁机提议在村里建一个集市,把多余的农产品拿去售卖。
消息一传出,村民们纷纷响应。
很快,集市就热热闹闹地开了起来。
连周边的村落也被这热闹的集市吸引,原本冷清的乡间小道,如今整日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集市上,摊位一个挨着一个,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农产品。
新鲜的土豆、饱满的花生、雪白的棉花,还有村民自家腌制的咸菜、晾晒的果干,应有尽有。
张家村一下子变得更加繁华起来。
随着集市的持续兴旺,村里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民们手头逐渐宽裕,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土豆让他们能吃饱肚子,棉花则让他们得以抵御寒冬。
而花生收成后,送到榨油坊,只用极少的部分当作加工费,便能换得香喷喷的食用油,让大家肚子里有了油水,日子愈发有滋有味。
村民们不再为温饱与保暖发愁,便开始琢磨着改善生活。
村里的巧妇们用自家种植的棉花,纺线织布,再染上鲜艳的色彩,做成色彩斑斓的衣裳和被褥。
这些布料不仅质地柔软,而且结实耐用,很快就在集市上成了抢手货。
村民们发现,这些棉布不仅能自用,还能卖个好价钱,于是都来找郑嫂子学习纺织和染色。
宋芫瞧见这一幕,心中萌生了成立纺织印染合作社的想法。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