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杏林村被一层薄薄的白雪覆盖,宛如一幅宁静的水墨画。

村里的各项事业在方大海的带领下稳步推进,然而,他的心中始终惦记着两件至关重要的事情:乡村文化的传承与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方大海深知,文化是一个乡村的灵魂,而教育则是乡村未来的希望。

在一个暖阳初升的清晨,方大海坐在自家小院里,看着屋檐下悬挂的冰溜子,陷入了沉思。

燕子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水走了过来,轻轻放在桌上,关切地问:“大海,又在想村里的事儿呢?”

方大海抬起头,握住燕子的手说:“是啊,燕子。你看咱们村现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可文化和教育方面还得加把劲。咱们不能让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失传,也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

燕子点了点头,说:“你说得对,大海。咱村那些古老的手艺,像剪纸、刺绣,现在年轻人都不太愿意学了。还有学校,虽然条件比以前好了些,但教学质量和城里比,还是有差距。”

正说着,小虎走进院子,手里拿着一叠资料,兴奋地说:“方村长,燕子姐,我打听到一个消息。市里有个文化下乡和教育帮扶的联合项目,专门针对咱们这些农村,既能帮助传承文化,又能提升教育水平呢!”

方大海眼睛一亮,连忙接过资料,仔细翻阅起来,脸上渐渐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太好了,小虎,这可真是及时雨啊!你赶紧去把村里文化站的赵大爷和学校的王老师叫来,咱们一起商量商量。”

不一会儿,赵大爷和王老师来到了方大海家。

赵大爷在村里文化站工作多年,对村里的传统文化了如指掌;王老师则是村里学校的骨干教师,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

方大海把市里的项目跟他们详细说了一遍,赵大爷激动得双手颤抖,说:“方村长,这可太好了!咱们村的剪纸和刺绣,可都是几代人传下来的宝贝,一直愁没人传承。这次有了市里的支持,说不定能让这些老手艺重新焕发光彩。”

王老师也满怀期待地说:“是啊,方村长。要是能得到教育帮扶,咱们学校的孩子们就能接触到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这对他们的成长太重要了。”

方大海拍了拍赵大爷和王老师的肩膀,说:“这是咱们共同的心愿。赵大爷,您先说说咱们村文化传承方面最需要哪些支持?王老师,您也讲讲学校目前最迫切的需求。”

赵大爷想了想,说:“方村长,我觉得首先得请一些专业的非遗传承人来村里,给年轻人传授手艺。另外,还得建一个专门的文化传承工作室,把咱们的老物件、老手艺都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

王老师接着说:“方村长,咱们学校最缺的是多媒体教学设备,像投影仪、电脑这些。有了这些设备,就能开展更丰富的教学活动了。另外,还希望能有城里的优秀教师来给我们做培训,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

方大海认真地记录着,然后说:“行,咱们就按照这个方向跟市里沟通。赵大爷,您先列一个文化传承的详细计划;王老师,您也准备一份学校的需求清单,我尽快提交给市里。”

接下来的日子里,方大海和赵大爷、王老师频繁与市里相关部门沟通协调。

为了争取到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方大海亲自跑到市里,向领导们详细介绍杏林村的文化底蕴和教育现状,表达了村民们对文化传承和教育提升的迫切需求。

在申请过程中,同样遇到了一些困难。

其他村子也在积极争取这个项目,竞争十分激烈。

而且,市里的资源有限,在分配上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