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人发明历史了,说中国古代女方要冠夫姓,不信你看。电视里一个男子对着老太太行礼道:原来窦老太太,那老太太一听直接回应道:老身姓崔,不冠夫姓。对于这个片段评论区一片叫好。有人说,谁懂这句不冠夫姓的含金量啊。还有人说就凭这句话,这句我追定了。】
长孙皇后:“冠夫姓?怎么从来没听过呢”。
李世民对这个片段也是非常疑惑:“朕也不知,后世历史又记哪去了,从古至今都没听过的东西”。
说完李世民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观音婢,大叫一声:“不好,难不成观音婢你在后世就成李皇后了?”
“怎么会呢,这定是后人开的玩笑”。
与此同时,朱元璋也跑去找他的大妹子了,气呼呼的说道:“妹子,你在后世姓朱了,他们不喜欢咱就算了,还把你得姓给改了”。
马皇后:“重八,你急什么,那有个当皇帝的样,你不记得以前主播叫过我,他虽然不知道我叫什么,但人家当时称的就是马皇后”。
朱元璋:“那这电视屏演的啥啊?后人总不能无中生有吧”。
疑惑的不止他们几个,准确来说,有头有脸的人物家里都蒙圈了。这演的那个朝代啊,这给我们干哪里来?
“野史,这一定是演的野史,主播就喜欢看野史,除了他们的近代史他回去找一找有考究的影视,靠近咱的历史视频可能就是野史”。
“对,肯定是野史”。
......
【我只能说,这片段纯属瞎编。咱们传统文化里的确有很多糟粕,但冠夫姓这做法,古人不背锅,从那传说中祸国殃民的褒姒开始,中国女性一直用自己的本姓,这个事情其实不难理解。】
【首先,从古人的观念上讲,冠夫姓就不可能,结婚是两个家族的事情,叫两姓之好。你得首先拥有两个姓啊,我们的祖先特别聪明,很早的时候就观察到近亲结婚会对后代的健康很不利,所以老早就提出同姓不婚。《左传》说,男女同姓其生不藩。《国语》说,同姓不婚,恶不殖也。】
天幕下。
看不懂的人偷偷问旁人这是什么意思,“诶,这不藩什么意思啊?”
听到这些问题,一旁的读书人也没有嫌弃,很是热心的解释道:“不蕃,就是不健康、生下来就有病,用主播的话就是患有先天病。还有后面的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就是不育,生不出孩子,就是告诉大家同姓结婚可能会生不了孩子”。
“这个意思啊,明白了,太感谢你了”。
那读书人说完又说了些其他的,“《魏书·高祖纪》载:夏殷不嫌一姓之婚,周制始绝同姓之娶,从周就开始不同同姓结婚了,这可是自古以来,同姓那是乱伦啊”。
【在古人眼里,同姓就是血亲,同姓通婚就是大逆不道的乱文行为与禽兽无异。在这样的理念下,怎么可能要求女方冠夫姓,这不是主动做禽兽吗?你看汉章帝的皇后窦氏,汉和帝的皇后邓绥,还有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朱元璋的妻子马皇后,这两位在历史圈谁不知道啊,哪个不是用自己的姓,那可是皇帝呀,世上最尊贵的人了,人家也没有改姓。】
马皇后:“看吧看吧,就是这电影瞎搞的”。
朱元璋:“咱就说嘛,咱皇上的身份都没让改姓,这下面的人冠夫姓,那不是要站在咱头上了”。
.......
【古代女方是从夫门,但不改夫姓,日常用自己的本性,正式场合亮明夫家,把丈夫的身份放前。面说清楚自己是谁的妻子,自己放后面叫做某某夫人某士,以表明自己是夫家的人。如果夫家家世好,那牌面一下就拉满,但自己的姓绝对不会丢掉。】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