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到了魏晋南北朝,世家门阀林立,人家女方自己可能就是豪门,姓氏在那一摆,就算夫家不给力,也没人敢小瞧你看看出土的墓志铭就知道了。】
【比如说魏部镇东将军,贾思伯夫人刘氏墓的墓志铭,魏故胡昭仪墓志铭,你看女方自己有身份的写自己身份,没身份的写丈夫身份,这个习惯一直延续。隋唐时期也一样,比如说大唐故司徒公并州都督上柱国鄂国公夫人苏氏墓志铭,大唐故文帝昭容韦氏墓志铭。】
“出门在外那身份是自己给的,家里谁有牌面说谁呗,谁不想喊一句,你知道我爹是谁吗,有身份不管是自己的还是丈夫的,又或者是娘家的,先喊出去啊”。
“就是就是,丢了自己的姓,那岂不是和娘家人断了关系”,一时间世家大族对这些冠夫姓的行为嗤之以鼻,甚至对挖坟的事都放一边了,他们纷纷对这种行为展开了嘲讽。
没了本家姓谁还认得你娘家是那的,那我这女儿岂不是白送出去,那还联什么姻啊。
【宋朝以后变化也不大,除了写墓志铭或者写家族祭祀名单的时候,会用上正式的某某之妻,某士或某母某士,其他场合还是用本姓。明初文学家宋濂写的濮阳人物记里就有谢节妇、宋烈妇等等叫法,绝对没有某某氏的叫法。所以那个电视里,中年男子把崔老太太叫做窦老太太,完全是编剧自己的臆想。】
【红楼梦看过吧,贾家女眷全部用本姓,王夫人、邢夫人、赵姨娘,从这些可以看到,娘家什么姓,嫁到夫家后还是什么姓。咱们稍微想一想也知道,大家族里真的没法冠夫姓,中国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都冠夫姓,那家里还不得乱套。】
【王夫人只有一个,变成贾夫人还好说,可赵姨娘、周姨娘都是姨娘,谁要是喊一声,贾姨娘,她俩谁出来呢?难道叫贾姨娘一号贾姨娘二号吗?】
【如果是整个贾府的话,走出来一大排的贾夫人贾姨娘,那可咋办?古人才没那么笨呢?那么冠夫姓这个事情到底是什么时候转变的呢?答案是民国时期,鸦片战争后中国受西方文化影响,冠夫姓就被当时的上层人士当作先进和时髦引进了。】
【1929年,南京民国政府公布的民法里说,妻以其本性冠以夫姓,赘夫以其本性冠以妻姓,但当时人另有订定者不在此限。实际上,西方的冠夫姓准确来说,应该叫改夫姓。在欧洲漫长的封建时期,女性地位极低,不论人生还是财产完全依附在丈夫身上,婚后就得用别人的姓,连嫁妆也得丈夫说了算。】
“啊?嫁妆归丈夫,那自己带嫁妆过去干嘛,跪着要饭?”
“我也不明白,我女儿带嫁妆过去,不就是防着她在夫家受苦了也能有钱用的吗,交给夫家作甚”。
在过年时期在听主播亲戚闲聊,了解到后世婚嫁的他们一直憋着没问,觉得后世有自己的道理,现在一看,坐不住了,“这,这这这学的什么乱七八糟的,后世这彩礼嫁妆全乱套了。这礼是什么作用他们都搞不明白,胡搞乱搞,还冠夫姓,蠢货,可以裱起来放博物馆给别人看的蠢货”。
旁人连忙安慰,“后世没冠夫姓啊,您老消消气”。
“那你们说后世那套婚嫁是不是从西方学的,那些礼是不是受西方人影响而胡乱改的”。
【这种影响直到今天还在,而且跟女人事业成不成功没有关系,哪怕是距离总统之位一步之遥的希拉里。婚后还是要把名字从希拉里·戴安·罗德姆改成希拉里·黛安·罗德姆·克林顿,表示自己成为了克里顿家族的一员。】
【英国的前首相,我们只知道他对外人称撒切尔夫人,又有多少人知道她的本名叫马格里特希尔达罗伯茨呢,本来中国和儒家文化圈的国家都没有冠夫姓的习俗。后来香港学了英国,弯弯那边学了日本,而日本脱亚入欧的时候学了欧洲,所以就都有了冠夫姓的做法。】
【比如香港首任女特首林郑月娥,澳门赌王的夫人和梁安琪等等。在咱们中国大陆冠夫姓只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存在过一小段时间,现在早已销声匿迹,更不可能出现在古代了。】
【1950年的婚姻法规定,夫妻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权利,这是男女平权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结果没想到,现在有一些人竟然说冠夫性这种封建行为是甜甜的,好浪漫的行为,实在让人无法理解。还有一些人呢为了讨好女圈主义而瞎编,收视率固然重要,但也别捏造历史啊。】
“这是学着西方的糟粕了”。
“我看那些写电影的就是分不清楚姓和氏的区别,他们甚至都不知道姓、氏是两个东西吧。估摸着是翻了点书,看到刘张氏啊,王钱氏这些特殊的玩意,也不看年份就一脸高兴的把这玩意安在咱头上”。
“愚蠢”。
“赞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