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李翊督四州兵马,节制司隶,大丈夫当如是
李翊既得倚天剑与鸳剑,正式获得兖、徐、豫、扬、司隶五个地区的先斩后奏之权。
李翊既为河南谋主,乃奉双剑向曹刘二人作揖拜道:
“荷蒙重托,敢不拜命。”
“但乞来日,曹司空、刘将军各聚麾下文武,听我号令行事。”
曹操、刘备俱是欣然答应。
由于是要调动整个河南与河北大战。
这种大事,不可能不禀明天子。
于是,以司空曹操、左将军刘备,联合陈王刘宠,迁任少府的骆俊。
并邀一地之隔,身处梁国的豫州刺史郭贡,一并来陈地朝廷。
正式上书天子刘协,责备袁绍的罪状,请天子下令征讨袁绍。
毕竟大伙儿明面上都还是汉臣,只要刘协一声令下,曹刘就已经占据了“义兵”的舆论优势。
刘宠、骆俊皆是心向汉室之人,袁绍是少帝刘辩一派的。
一旦让他南下功成,遭殃的肯定是陈国朝廷。
所以在利益链上,陈国与曹刘是一致的。
至于郭贡,他本就是刘备小弟,跟着刘备走的。
只不过是因为他挨陈国近,又作为豫州刺史这种大官,赶来就是帮帮场子的。
故当这帮大臣一齐上书之后,刘协亦不好出声反对,他本就身不由己。
“不知诸爱卿,在何时征讨袁绍?”
曹操持笏板而出,躬身谏道:
“启奏陛下,古之命将,必筑坛会众。”
“赐白旄黄钺、印绶兵符,然后威行令肃。”
“今陛下宜遵此礼,择日筑坛,拜李翊为大都督。”
“督兖、徐、豫、扬四州兵马,另节制司隶军马。”
“假节钺,则众人自无不服矣。”
西汉时的将军以大司马为尊,东汉时的将军以大将军为尊。
而到了汉末三国,则被兴起的都督抢了风头。
最早担任都督的其实是袁绍,他兼督冀、青、幽、并四州。
一般来说,同时督四州人马的很少见,即便有也就是挂个名。
但没想到袁神是真的实际控制了四州。
所以袁绍这个名字,直接盖过了他“都督”的身份。
都督此职反而是沾了袁绍的光。
大都督一职正式出现,是在曹魏时期。
但现在,经过曹操、刘备以及陈群、董昭等人的提议。
直接授予李翊大都督一职。
这提前二十多年出现的职位,与历史上的职能大致相同。
都是颁予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然后持节,节制所有高级将领。
有着督内外军事的权力,是战时全国最高军事统帅。
不过,它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正式官职。
而是为了战争临时增设的。
所以正常情况下,仍旧以大将军为尊,然后才是骠骑、车骑等将军位。
然李翊年纪轻轻,就要督四州兵马,还要节制司隶军马。
最关键的是,这竟还得到了曹操、刘备两人的双双默许。
毕竟他二人有一人不点头,李翊都难居此等高位。
“……善。”
刘协颔首,目光在殿下扫了一圈,唇角勾起一抹浅笑。
“李卿之才,朕亲眼所见。”
“若无李爱卿迎朕入陈地,今恐仍为傕、汜二贼所辱。”
“只是袁本初四世三公,拥据四州之地,民户百万,战将上千。”
“朕知他善于用兵,公孙瓒亦非其敌手。”
“李卿年纪尚幼,可能当此大任否?”
刘协心里其实也明白,若是河南河北大战,袁绍赢了,那汉室就真的亡了。
因为真让袁绍一统河南河北,他可不会搞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麻烦事儿来。
袁家一直秉信着,“袁氏出陈,虞舜之后”的谶言。
故袁绍一统河南,必然废帝自立。
刘协也不想步他哥哥的后尘,不然连被废两位皇帝。
这汉室最后的一点脸面都保不住了。
“……禀陛下。”
李翊持笏出列,躬身答道:
“翊虽一介书生,今蒙圣恩,托以重任。”
“以吾有尺寸可取,敢不效死力耶?”
“袁绍虽看似强大,终只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
“不足虑也。”
说着,又看了眼曹操、刘备,似为了给二人,及文武百官打气。
又接着补充说道:
“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
“虽弱必强,苟非其人。”
“虽强易弱,高祖、项籍之存亡,足以观矣。”
“袁绍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
“不如我河南君臣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
“袁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
“我河南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
“袁绍御军散漫,法令不严,士卒虽众,其实难用。”
“我河南法令既行,赏罚必重,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
“袁绍凭家世立资,沽名收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
“而我河南用人不拘一格,于有功者无所吝惜。”
“故天下忠正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
“夫以度、谋、武、德四胜辅佐陛下,扶义讨贼,谁敢不从?”
“袁绍再强又能如何?”
好!
听完李翊的豪言壮语,刘协亦觉热血沸腾。
“袁绍逆乱天常,谋危社稷。”
“凭恃其众,称兵内侮。”
“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曹爱卿与刘将军耳。”
“今二位爱卿,能发兵征讨,朕深以为幸。”
即纳曹操之言,将在明日筑坛,大会百官。
然后让李翊登坛受封。
别觉得这是古代繁琐的礼仪,它一方面能体现对主将的重视。
一方面也能帮助主将立威,好镇住手下那帮人。
次日,文武百官皆到。
曹操带齐身边所来文武,刘备亦将关、张、赵等心腹文武带在身边。
陈王刘宠,少府骆俊,豫州刺史郭贡亦来坛前。
现在就等天子到场,正式册封了。
上坛前,刘备又单独找到李翊。
“……先生,我知你是能为大事之人,然一会儿上坛受封,还是须做足准备。”
言外之意,是提醒李翊莫要紧张。
李翊将一封檄文取出,向刘备信誓旦旦地保证道:
“请主公宽心,大丈夫立功名正在此时。”
“昨夜,我也连夜写好了这篇《讨贼檄文。”
“待上坛受封之后,便当着天下英雄之面宣读出来。”
善……
刘备一颔首。
陈琳跟祢衡一样都属于键盘侠,但陈琳只是单纯的网络喷子,一线下真实就怂了。
他那篇《讨贼檄文,骂刘备是卖席舍儿,称其为大耳翁。
这气得刘备两天没睡好觉,一直想找个机会骂回去。
现在李翊专门也回敬了一篇檄文,只要写得好,刘备高低给它抄个几千份儿,传遍整个河南、河北。
毕竟舆论攻势,也是很重要的。
很快,天子刘协到场。
宦侍高呼命李翊登坛受封。
李翊阔步走上高坛,底下有不少未有见过李翊的人,纷纷在此时去打量他。
身长八尺,面如美玉。
美则美矣,然终缺少粗犷霸气,这还是令不少将士暗自冷笑。
心想曹司空与刘将军都是经数百战,善于用兵之人。
何以拜一书生为将?
刘协走至近前,将佩剑递给李翊。
“李爱卿,朕封你为大都督,督兖、徐、豫、扬四州兵马,节制司隶军马。”
话落,又将印绶赐给李翊。
“……河北之战,朕有心无力,全仰仗李爱卿了。”
李翊拜谢,转而走至文武百官面前。
将提前写下的檄文取出,高声宣读:
“袁绍身受皇恩,名蒙祖庇,然不思报效。”
“侵吞社稷,窃据四州,淫虐万民,所以河北之沃,瓜剖豆分。”
“青州刺史袁谭,绍之长子;幽州刺史袁熙,绍次子;冀州牧袁尚,绍三子;并州刺史高干,绍甥子。”
“此四子者,皆无德于厚土,有罪于蒸黎。”
“然批勋高位,盗禄人爵。”
“未居天子位而行天子事,天下之事岂决袁乎?”
“袁贼生母,生性巧浪,忝为小婢。”
“绍自知微贱,不能举直,一意媚上,专为谗邪。”
“昔灵帝党锢,何氏拜印,绍居要职,不敢正言。”
“首鼠钻营,两面逢源,及臻宦、戚相戕,绍便放志,矫诏杀伐,割剥渔利,率甲登宫。”
“造次臣伦,提刀犯禁,迁怒紫极。”
“今司空曹孟德,左将军刘玄德,皆天下义士。”
“鏊兵奋死,虎战不息。”
“忘恤国难,宇内愤心。”
“奉帝陈地,神器永固。”
“平寇淮南,金瓯复全。”
“所以为者,中为天下清平,汉室再兴之故也。”
“然绍狼子野心,不尊九五,篡夺炎汉,欲立新帝。”
“交媾异族,狼引鲜卑之锐。”
“啜引鸩酒,蛇附乌桓之兵。”
“积怨满于山川,号哭恸于天地。”
“呜呼!袁贼扫灭之期,旦夕可近。”
“其得绍首者,封万户侯,赏钱一亿。”
“部曲偏裨将校诸吏降者,勿有所问。”
“广宣恩信,班扬符赏,布告天下,咸使之袁贼有篡逆之谋。”
“如律令!”
李翊慷慨激昂,大声朗读,情绪异常激动。
说的底下大小将士无不热血沸腾。
当然尤其听到得绍首者,封万户侯,赏钱一亿。
单就这个封赏,几乎就令人垂涎欲滴了。
在宣读完讨贼檄后,李翊先将鸳剑取出,喝令徐州将士道:
“刘将军赐我鸳剑,凡徐州大小将士,俱听我号令。”
“如有违令者,皆斩!”
刘营之人俱识得李翊,知他向来说一不二。
此时更是面色肃穆,显然是动了真格。
于是齐齐高呼:“喏!”
李翊又取出倚天剑,喝令兖州将士道:
“曹司空赐我倚天剑,汝诸君据守黄河北岸,直面袁军主力。”
“当各守隘口,牢把险要,不许妄动。”
“如有违令者,亦皆斩不赦!”
曹营只有部分人见过李翊,剩下人大多只是听说过李翊的声名。
但见他此刻受文武百官拜谒,天子册封,大丈夫当如是也。
乃亦齐齐喊道:“喏!”
最后,李翊再将刘协所赐的天子剑拿在手里,高声大呼:
“此次吾等乃是奉诏讨贼,为国除害。”
“诸公须知军有常法,宜当遵守。”
“违者王法无亲,勿致后悔,连累家人。”
这次,刘营将士、曹营将士,朝廷百官纷纷齐声大呼:“喏!”
受封既毕,李翊正式开始调兵遣将。
他先至曹操面前。
虽然李翊已经有权力调度曹营兵将,但面子功夫还是须做足的。
真要调用,还是得当着曹操的面来。
“曹公,兖州直面黄河,袁军必从魏郡南下。”
“须做足准备。”
曹操一颔首,撩衣示意众将上来,听候李翊调遣。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