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良才心里根本不相信,大宋的软骨病真的好了,不过是故作强硬罢了。
大宋的弱懦,那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
只要大宋还是文人执政,这个病就好不了。
所以他有信心将三十万两岁币索到手。
范仲淹当然也清楚辽国眼下的局势,没有大宋三十万两岁币的援助,契丹百姓就会被活活冻死饿死。
辽国之所以屡犯边境,掠夺大宋,觊觎中原大好山河是其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辽国每年都要遭受寒潮的侵蚀,不得不发动战争掠夺他国。
辽国如今趁火打劫,想必也是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
若大宋不纳岁币的话,辽国定会撕毁盟约。
以大宋目前的局势,根本禁不起再和辽国发动战争。
为今之计,似乎除了履行澶渊之盟,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只是要看,如何将大宋的利益做到最大化。
只听耶律良才道:“宰相大人不必自壮声势,大宋有多少势力和底气,我大辽一清二楚。”
“本将军这次来,并非是和大宋商议。”
“倘若大宋继续履行澶渊盟约,本将军可以保证宋辽之间相安无事。”
“如若不然,大宋就是明摆着要撕毁盟约,就怪不得我大辽不念两国来之不易的和平了。”
面对辽人赤裸裸的威胁,简直欺人太甚。
看得出来,辽国这次是真的狗急跳墙了。
可大宋群臣一个个却面面相觑的份,屁都不放一个。
范仲淹显然也没有了方才的底气,目询龙椅上的皇上一眼,见皇上似乎也没主意,反将目光看向自己。
范仲淹心里便已明白,皇上这是想花钱买和平,息事宁人。
范仲淹略加思索,随即回道:“耶律将军,老夫方才依然说过,三十万两白银,大宋愿意援助。”
“前提是,大辽必须答应老夫所提的两个条件。”
耶律良才摇了摇头,嘴角勾起一抹轻笑:“可以取消‘纳’字,然大宋想要幽云十六州之地,未免有些痴心妄想。”
“幽云十六州原本就不是大宋土地,乃是五代十国时期,石敬瑭割让给大辽,大辽统治多年,民心归附。”
“自古道,名不正则言不顺,如今大宋反觊觎这片本非自己的土地,世上岂有这等道理?”
范仲淹道:“幽云十六州一直由中原王朝统治,我大宋乃中原正统,何为无名?”
耶律良才哈哈大笑起来:“天下土地,唯强者居之,幽云十六州固然是中原王朝所辖,然如今早已为我大辽所属,大宋想要收回这片土地,也得有这个实力才行。”
耶律良才也不怕挑明话题。
这个世界,原本就是实力说话,哪有什么道理可言。
只要你足够强大,你的话就是真理。
中原王朝不也是仗着自己强盛,一直在向外扩张么?
中原王朝可以向外扩张,难道大辽就不能了么?
要怪就只能怪大宋自己太怂,没有那个实力和大辽叫板,那就别讲什么道理了。
听完耶律良才的强盗逻辑,范仲淹也默然了。
龙椅上的赵祯,更是威严扫地,脸上无光。
虽然耶律良才话说得难听,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谁让大宋没有那个实力呢!
倘若不通过武力,仅凭外交手段,想收回幽云十六州,简直是天方夜谭。
他也知道,范仲淹之所以抓着幽云十六州不放,并不是真的想要讨回这片山河,只是给大宋留最后一块遮羞布罢了。
只是没想到,耶律良才话说得这么露骨,丝毫没给大宋留一点颜面。
“要是包卿在,辽人何至于如此猖狂?”
一时间,赵祯不由得思念起包拯来。
要是包拯在的话,辽人绝不至于这么嚣张,必定让耶律良才夹着尾巴滚回辽国。
范仲淹当然明白,让辽国归还幽云十六州是假。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