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只是想给大宋争取最后一丝颜面,所以,也不惜和辽国使团争得面红耳赤。
可惜,大宋已无底牌,最终还是只能忍气吞声,重新履行澶渊之盟的约定,每年向辽国纳岁币三十万两白银。
只是取消了“纳”字,改为援助。
辽国的目的只是为了钱,所以也作出了让步。
耶律良才不辱使命,大摇大摆回辽国复命去了。
大宋赔款地消息传到延州,包拯一听,一股无名业火从脚底直蹿头顶。
嘭的一声,包拯拍案而起:“契丹人简直欺人太甚!”
虽然他也早已猜到,大宋只要和西夏开战,就必然会有这天的到来。
毕竟,他内心里就从来没有相信过蛮夷的话。
让这些没有开化的人讲信誉,那就是天下最大的笑话。
最让包拯不忿是,朝廷竟然还真答应重新给辽国纳岁币。
这张脸真是丢到姥姥家去了。
耻辱啊……
就在这时,只见韩琦出声宽慰道:
“大人也不必太过生气,辽人向来如此。”
“此番趁火打劫,也是预料之中的事。”
“事情既然已经发生,大人动怒也无济于事,还是专心对付西夏,不可分心。”
“更何况,如今我军正与西夏交战,朝廷担心辽人趁机南下,故作此决定,也是迫不得已。”
唉……
包拯长叹口气。
想想也是,朝廷这么做,的确也是无奈的选择。
若是实力允许,皇上也不会选择苟且。
毕竟,在面对李元昊称帝的时候,就足以看得出来,赵祯是有血性的,并不是真的愿意让契丹人骑在头上拉屎,只是无可奈何罢了。
“终有一天,本府会将失去的一一讨回来。”
包拯的目光中透露出坚定而锐利的光芒。
他坚信这一天不会太遥远。
一旦解决了西夏问题,大宋将减少一个劲敌,之后便能集中全部力量对抗契丹。
自三川口一役败北后,李元昊已经恼羞成怒,重整旗鼓,集结二十万兵力,意图与大宋决一胜负。
李元昊屡次发出挑战书,各种辱骂,但包拯选择无视。
缩头乌龟又如何?
他不在乎!
西夏连败两阵,寻思报复,正是锐气正盛之时。
现在和李元昊打,那不是用鸡蛋碰石头么?
包拯还是坚持原来的战略方针。
深沟高垒、坚壁清野,坚守不出,以不变应万变,尤其是要避免与西夏正面交锋。
因为,以步兵为主的大宋军队不足以和西夏骑兵进行正面会战。
其次,高挂免战牌,可消磨西夏大军的锐气。
尽管金明寨和山川口的战役消灭了西夏十余万兵力,但并未触及西夏的根本,其主力军队依然健在。
李元昊重组了三万铁鹞子军,并吸取了先前的失败教训。
他在马蹄上加装了防护装置,以应对背嵬军的扎麻刀战术。
这无疑给宋军带来了新的挑战。
若宋军继续沿用旧战术对抗西夏骑兵,将无异于隔靴搔痒,拿将士的生命来开玩笑。
因此,大宋也不得不及时调整战术,以应对西夏骑兵。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