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有进步了
陈知青看了看正房正在工作状态的办公室,跟着方明澈在东厢房摆八仙桌的小厅里坐下。
这小厅其实是在卧室用一件旧屏风隔出来的一点空间。可以在八仙桌旁坐着吃饭,也可以用来待客。
没法子,这小偏院本来就不是太正规的院子。自然也没有正正规规的大客厅。
但当下真的够用了。如今家家户户居住面积都不大,好些人家连这都没有。住都不够一家子住,哪还会设置这种功能厅?
就连方明澈曾经想买的团结湖小区52平米的套房,也是没有客厅、饭厅的。只有两个房间加厨房、厕所。
所以这个小偏院也只能是个过渡。还得再买正规的四合院收拾好了,住着才舒服。
陈知青道:“早就听说我们回京的那一拨知青,林嫣算是混得最好的。今天一见,果真如此啊。听说这个小院子都是你们家的了。不过,你们就这么堂而皇之的把办公室摆在明面上?”
当然,大家背后其实也嘀咕,都是方明澈混得好,林嫣算是借光。
这种说法当初在乡下就有了。嫉妒林嫣一个外人在村小教书嘛,那可比下田干活轻松多了。
要说林嫣学历比众知青都高也就算了,但她也只是个初中毕业生。他们一群知青里,高中生都是有的。初中生更是不乏其人。
但是,人家是两口子啊!林嫣借她男人的光再正常没有了。
方明澈道:“我们旅行社涉外的,主要是招待外宾和华侨。每月能去中国银行兑换一些外汇。所以各方面都是给开绿灯的。”
他们这是事实上提前享受创汇企业的待遇了。上辈子的创汇企业,也可以留下一部分外币自用的,审计上不会追查去向。水至清则无鱼么,上头也不会管得太严苛。只要能按月去兑换外币就行。
他一边说一边进里面拿了两个橘子出来,放在桌上示意陈知青吃。
阿嫣喜欢吃这个橘子,所以他又托崔嫂子买了些。
陈知青听了他的话立即就明白了,他们现在开着的涉外旅行社正是国家当前最需要的行当!而且,方明澈敢涉足这样的行当,背后肯定是有人的。
那就怪不得敢大喇喇的把这么多人摆在面上了。她只看到了三个人,但两个房间里还有几张空着办公桌。
她说了下来意,“我来给林嫣和你送喜帖的。”
回城知青,大多在乡下待了十年八年的了。如今有的,不过是青春的尾巴而已。回城之后,安顿下来肯定就必须完成者人生大事了。
方明澈也知道,这年头可是不兴什么单身贵族的说法。不结婚就视你如怪物,周围的人都会给你做思想工作。直到你处对象、结婚为止。
哦,即便是后世,也是把‘剩女’这样带有侮辱性质的词,扣在没有结婚的女性身上。
倒是古大爷之前说的‘错过了期的女同志’这个说法还带些文雅,没有贬损之意。老头估计当年受的是绅士教育,还挺尊敬女性的。
他道:“我听阿嫣说,陈知青你是进了化肥厂?”
“是的,我妈提前退休给我腾出来的工位。在乡下的时候,城里几次招工都没轮上。高考我也考了两次,也都落榜。幸亏啊,就在我都要绝望之际,有了无条件回城的政策。”说到最后,陈知青脸上露出些舒心的笑容来。
那十年能通过招工回城的,关系都非常硬。至于前两界高考,不到4%的录取率,没考上太正常了。那会儿在乡下,年纪也渐渐大了,是真的充满了无力感。幸好,回来了!
方明澈想想她的经历也是有些唏嘘。18岁到28岁,人生最好的年华啊!
“要不怎么说‘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明又一村’呢?苦难已经过去了,以后好好过日子就是。那你爱人是哪个单位的?你吃橘子啊,不要客气。”
陈知青这时节看到黄橙橙的橘子,自然是稀罕的。看他招呼的诚心,于是道:“切开来吃吧。林嫣上学没回来,那颜颜呢?”
她肯定不可能说切开她和方明澈分着吃。林嫣不在,那就只能找颜颜一起分享了。
“她在胡同里玩儿呢,喊不回来。不用管她,你吃就好。真的,不要客气!”
陈知青这才拿起来剥,这皮还挺好剥。
“我爱人是肉联厂的,也是回城接班的知青。我们是中学四年的同学。上次单位安排联谊,凑巧遇上的。”
这些回城知青,除了工作是老大难,婚姻问题也同样。很多厂子的工会、妇联,就组织工人去参加几个厂子的联谊,多个渠道认识同龄人。
两个都是有正式工作的,这也算门当户对了。嗯,这样的联谊是不会叫没正式工作的去的。所以之前胡勇他们这样的无业游民,都找不到对象。
方明澈笑,“那这姻缘线牵得还有点久。哪天啊?”
“2月3号周日。”陈知青剥了一瓣橘子喂进自己嘴里。
方明澈点头,“我们一定到。”
当年他和阿嫣结婚,陈知青等人也都是送了礼物的。
陈知青坐着和方明澈聊了会儿,把一个橘子都吃完了,林嫣还没有回来。
便站了起来,“那行,请柬给你们留下。我先走了。”
方明澈道:“还有半个多月就要当新娘子,估计你挺忙的。那我就不多留你了。”他说着送陈知青出去。
“留步、留步,不用送了。”
等林嫣晚一些回来,得知陈知青送来了喜帖,方明澈还招待她吃了一个橘子。不由道:“你对她印象还挺好啊?”
方明澈点头,“对啊,我还挺敬服她的。当时村里也不是没有人家想娶她,但她一直都很坚定。”
陈知青长得不错,做事踏实,为人又稳重、正直。村里人其实对她的印象还挺好的。就是男知青里,也有几个对她有好感的。
但她就是铁了心的要回城,态度十分明确。十年如一日,没有改变。也不知道有没有动摇过。反正到去年一月离开,她都没有接受过任何人的表白。
林嫣点头,“她确实是很坚决的人。好在如今磨难都过去了,大家都在渐渐回归正轨。”
方明澈点头,八十年代工人的日子还是挺好过的。
他记得上辈子陈知青回城后给林嫣写过信。他们两口子是在单位分到了房子的,后来产权归了她们自己。下岗以后两个人靠做小吃生意,供儿子上了挺好一所大学。
两个人便说好了到时候一起去。
林嫣道:“到时候肯定能遇到很多故人。”
这会儿大栅栏,手工艺品合作社的摊位上,有几个手艺人围着宋全。
“宋头儿,你跟方老师不是关系好么。你去跟他说说,让他们旅行社把外国游客带来我们这里看看啊。”
宋全就差冷笑了,凭什么?
“到天安门广场摆摊的事,小方对我们合作社是有功的。而且人家还替我们涨价、跟外国人沟通。可王德显离开后,咱们一度是怎么对人家的?都发展到五月初就想顶了人家的茶摊。让我去说,我觉得没那个脸。”
“那不是小徐他们一伙人么,他们也受到惩罚了。而且后来我们不是还让他把茶摊摆到了八月底么。”
宋全道:“小方他不是我们合作社的同志,不能理所当然的要求他顾全大局、从集体的利益出发。是,当时只有小徐几个人跳得比较凶,但咱们谁站出来替小方说过话?”
“你啊。”
说话的人也有点不好意思。
当时除了跳得凶的人、除了宋全,其他人都是保持了沉默。都想的是有人出头,抢来了好处有我一份。即便没成,那我也没什么损失。而且,别人争权夺势,大多数人还是希望明哲保身,不想掺和的。
当时大家也没想到王德显直接换了推荐接任的对象,提拔宋全、打压小徐。那会儿都以为方明澈软弱可欺嘛,就选择性的忘了他曾经给大家伙带来的好处。
又正好是广场那边整顿,要前往大栅栏前不久。风声都有些传出来了。大家心头清楚,他一个个体户得靠着合作社才能继续摆茶摊。谁想到如今又要求到他名下?
自从搬离了天安门广场,大家生意就差了不少。这边还得给房租。这弄得大家都少赚了不少。要不是有茶摊贴补一下,那就更多了。
听说旅行社附近的餐馆都得了好处,时不时有外国人去吃饭。如今甚至都有些声名远扬了,还有远一些地方的人特地慕名而来。
合作社有人就想到,要不让旅行社的导游把人带到这边来参观。那看了就很可能买东西的啊。
听说他们一周接待几拨外宾呢。这都能发展成一条稳定的销售渠道。
所以这段时间,都有人在宋全跟前说这事儿。
宋全很不想去,方明澈之前就说过不想再和合作社合作了。而且,上次合作,他们能帮他引流、分几平米给他摆车摊。现在能给他什么?听这些人的话风,是最好让旅行社就白帮这个忙。
但据他所知,崔老板那里都借了5000块给旅行社,而且少收了2%的利息。听说好像带外国人去的餐费还有提成。
而且平常崔老板给旅行社做饭菜,那多上心啊。说得直白点,给旅行社炒一盘肉,那给的肉都比给旁人的多些。还是崔老板亲自下厨。
这些人就想这么红口白牙的去找人家帮忙,完全不提给点好处费什么的。那人家凭什么帮忙?
他不想提好处费的事,省得后面还说他和小方有所勾结。
小方那么赚钱一个茶摊都归合作社了。作为学英语的学费减免的三个月90块的租金,居然后来都还有人嘀咕。人多了,真的是不好统一意见!
宋全完全不想管这件事。他们多卖些东西,也不会感念自己。他因此也多进不了几个钱。
但是,他终归是管这摊子事的,都在说,而且说了一阵了,他也不能不应下。不然就是有违民意,回头赚不到更多钱,就都是他的责任了。
“行,我去问一声,但是不保证能不能成功。小吴,你下了班和我一起走吧,也算是去做个见证。不过,真就平白使唤人啊?”
有人小声道:“我们的东西卖出去,也是替国家挣外汇呢。”
宋全嗤笑一声,“小方又不是我们这个集体的人,凭什么给咱们出力?那我不说远了,就这个茶摊,是集体的,按说大家都该上心。但你们扪心自问,很多人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就后勤的几个人干活,分钱的时候倒是大家都有一份。这样让人家干活的人怎么有积极性?自己人都如此,你们想让旅行社白给合作社带客,人家导游会有积极性?”
有人道:“宋头儿说得没错。方老师又不是我们合作社的人!阎王还不遣饿兵呢。”
宋全看看说话的人。这个人之前属于沉默的大多数,不成声的那种。
不过,有进步了啊!
有人带头这么说了,之前沉默的大多数纷纷点头,确实该给些好处。
他们犹豫了一下,“那、那宋头儿,你说给多少?”
旁边有人嘀咕:“我们还免了他三个月的租金呢。”
宋全听到了,摇摇头道:“这件事少数服从多数,听你们大家的。我也只有一票。”
最后众人商量了一番,“要不,给他提成5%。说不拢就再涨点。”
宋全坚持要问清楚,“涨多少?”
他没王德显的威望,当初纯粹是被王德显和方明澈推上来的。
这么几个月,这些人只希望他服务,却不太信服他。他的心便也有些淡了,懒得费心。干再好,又不多拿工资。
“最多、最多10%吧。我们也要吃饭呢。”
所以下班后,宋全就带着这个小吴一起回大杂院来了。
刚回来就听到大杂院挺热闹的,很多人都在庭院里说说笑笑。再一看,小方父女也在,同样乐乐呵呵的。
宋全问旁边喜笑颜开的胡勇,“咋回事啊?”
胡勇道道:“袁大妈去街道办开会,咱们大杂院当选为1979年的模范大院了。瞧,大家在传阅奖状。”
之前吧,他们做生意的心头其实有点没底的。会不会他们干倒买倒卖,大杂院压根就没资格参与评选啊?
如今好了,他们是模范啊!这评奖词还说他们大院是自主就业、安居乐业的典范。哦,还提到大杂院一共出了三个大学生的事。这个比例相当高了!
不过,没提方老师他们为国挣外汇呢。
胡勇想了想,回城知青摆摊设点是政府明文支持的。考大学就更不用说了,绝对的正道啊!
但开旅行社虽然也解决了很多就业,还能上交外汇。但是,方老师那里雇佣人了啊!
就算他们三个大学生算勤工俭学的,但也还有十来个人呢。所以这件事如今暂时就黑不提、白不提了吧。
不过高老师给了另外一个解释,“旅行社12月才正式开张的。要表彰应该也是明年的事了吧。”
“嗯,那明年我们也是模范!”
这个模范大院当上了,做生意摆摊设点、倒买倒卖的人就都吃了定心丸。没见朱大海笑得很开心么。
说实在的,自从他开始自己做生意,好久没见他这么高兴了。
前些日子租三轮车给他的那个邻居也闹着要涨租金。说朱大海挣了那么多钱,只给他五块钱一个月少了。
朱大海就说我挣多少是我的事,你的车子租金一直就是这么多。买才买成多少,一年租金60还不足?
两家掰扯了一阵,朱大海托崔老板弄到票,自己买了一辆三轮车。这一下子就坐实他赚了不少钱。还有人开玩笑问他是不是也开买得起房了。
结果朱大海说买得起个屁!听说他喝高了还跟人说,早知道刘青峰能拿到一百多一个月,他就留在废品站了。刘青峰很省心啊,不用操心菜不好卖、不用应付那么多人、不用起那么早运菜.
刘青峰是不是上百,大家伙不知道。但确实刘家和耿家如今经常吃肉,一家老少穿的也都好起来了。反倒朱大海这个当小老板的,挣了钱不敢怎么。就怕临时出状况拿不出钱来。
不过,买三轮车的事也证明他的担心是有道理的。要不是攒了钱,三轮车他能说买就买么?
嗯,胡勇他们四家也时不时吃肉。还给处的对象也买不少好东西。
至于方明澈一家,那就更是让人艳羡了。他们买下了小偏院。也就负债累累这一点让大家能稍微平衡些了。
但人家肯定要不了几年就能把旅行社和私人欠的债都还清吧。不然,敢欠这么多啊?
想起这些,让大杂院没做生意的人家心头也难免有些酸溜溜的。
不过,得了模范大院的奖状,没做生意的人家也不是没好处的。前几年模范大院的人都是能从街道办承接一起赚钱的手工活计来做的,能补贴家用。
如今好多人做上生意了,这不太稀罕。但前几年,这些活计可稀罕了。如今这些好处,那些做生意的人家就别出来和他们争了吧。
总的来说,这个荣誉大家都是能拿到实际好处的。所以整个大杂院都很高兴。
袁大妈自然是最高兴的。街道办的领导说他们大杂院去年最是消停了,而且年轻人基本都安居乐业。
当时袁大妈略有些心虚。小方家差点被入室盗窃的事,他给了自己面子没有张扬。也算是家丑不可外扬!
嗯,小高也遇上了事儿。不过事后校方出面替他都澄清了。
还有朱大海,他舅舅、表弟上门来闹着要分成。好在也是没有闹开。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