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圣光的教徒,每个礼拜天都要祷告一次,然后一般每两次祷告就会举行一次圣餐,也就是半个月一次。

圣餐的故事当然是假的,不然的话那张饼和酒壶简直就是神器,真的存在的话,人世间就不会存在饥饿了。

逛完市集,便能看到依旧在持续施工的居民区了。

约一半的区域已经修建了一座座二层木制房舍。

这些房舍经过规划,都是整齐的纵横排列。

居民区的道路笔直,纵横交错,路面干净整洁。

一路上,居民们热情地跟安苏打招呼,一个个人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的微笑。

并且他们对给他们带来这样生活的安苏的拥戴是毫不掩饰的,胡萝卜、玉米、枣等东西的献礼络绎不绝。

保罗、韦兰德、伊莎贝拉等都是很吃惊,以往都是贵族上门抢着收税,主动给领主献礼的领民还是头一次见。

实在是安苏压榨的轻,让这些领民们担心领主过的太穷苦,生怕失去这么好的领主因而纷纷献礼。

每一家房舍都根据几行几列予以编号,管理高效。

市集南北两侧都是居民区,可以分为南区和北区,是自由民和农奴们居住地。

其实,这个时代,如果领主是个压榨手段比较狠厉的,自由民和农奴的区别不大,都是会被榨干最后价值的存在。

毕竟,他们都是人身依附于领主的存在。

区别就是压榨手段不同,自由民要缴纳包括人头税、地税在内的各种税,需要巧立名目。

而农奴则是所有劳动果实归领主,比较直接,并且只能生活在居住地,一辈子劳作。

但生产力低下,对于底层百姓来说,生活只有眼前的苟且,没有诗和远方。

如果没有遭遇什么变故,自由民们也极少出现‘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冒险者。

男女十六岁成年,不结婚的,要年年缴纳高昂的单身税。

因此,目前小镇中登记的居民基本上都是家庭形式,极少极少有单身的。

不论男女,到了年龄基本上都着急结婚,极少有为彩礼嫁妆什么而争吵的。

至于有没有爱情,大抵是有的吧,毕竟有高昂的单身税在,先婚后爱也不是什么少见的事情。

双方父母都会出力为新家庭的成立添一番助力,让小两口能顺利生活下去。

当然,因为居民大都是当初安苏解救的被强盗流匪俘虏的青壮村民。

甚至先是俘虏后是农奴的家伙,也都是那群弱肉强食淘汰了一番的。

因此,莫尔小镇的居民几乎清一色的青壮年,劳动力比例高达九成。

因为这个原因,莫尔小镇才能够呈现出一股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

目前登记的自由民户数为三百五十户,一千一百人二十人。

农奴户数为二百八十户,八百九十六人。

再加上一批公职居民和卫兵家庭,总共两千三百人的居民。

当然,这并不是目前全部的居民,以上是常住人口,还有一批流动人口。

在集市正东,到东边围墙的区域内,则是莫尔小镇的经济区域。

铁匠、皮匠、木匠、油坊等生产工坊落座于此,还有酒馆以及旅店等等。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已经有外来的商人、游方诗人旅居于此。

基本上形成了东富西贵,南贫北贱的小镇格局。

小镇南边下了坡地之后,便是大片开辟出来的农田。

一直到塞西纳河的渡口都是肥沃良田,预计可开垦三万亩耕地。

受限于人力、农具和耕牛的欠缺,目前只开垦了四千多亩。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