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灵修还不知道刚从鬼门关死里逃生,眼前的紧张气氛却是实实在在地令他不敢妄动。

“013号这种情况简直是上天注定来做实验的……”

岳川决定启动活体互联实验计划后,一开始采用的是虚拟脑对接预演。

数据模拟的过程十分顺利,两组心音“志愿者”同步率、排异反应和生物磁电效应指数都在计算之中。

然而在实体实验中,两者出现巨大的意识排斥,无法对接成功。

岳川在调整实验方案后,让两人处于睡眠状态对联,这次非常顺利。

在睡梦状态下主体意识削弱,排异反应明显下降。

然而在一方进入眼动期后,新的问题出现了。

率先眼动的一方对另一方的大脑呈现出统治姿态。

在事后问询中,两人做了几乎一模一样的梦,只保留了“我”这个主体认知。

这种趋同的实验对岳川没有意义。

这无非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心音技术而已,并没有达到意识互联的目的。

于是岳川的第三组实验提上日程。

也就是这最后一次实验,让活体互联项目无限期推迟。

岳川让其中一方处于睡眠,另一方清醒。当睡眠方眼动期到来,同步介入。

实验开始后,清醒方可以清晰说出对方梦境,而睡眠方的梦境也没有被干扰。两者完美呈现出互相独立却精神相连的状态。

然而随着链接时间的增长,不仅睡眠方的梦境随着“入侵者”变幻,越来越呈现攻击性。清醒者也出现了“沉迷”、谗妄,大量情绪异常调动,脑电波和内分泌也变得紊乱不堪。

实验结果:

清醒方性格测试出现偏移,持续神经衰弱,噩梦惊惧。

睡眠方出现人格分裂倾向,自我认知障碍,记忆错乱。

尽管两者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心理治疗配合药物均已康复,岳川依然不得不提交了大量的说明材料,以证明其实验损害的可逆性。

“我需要一个心理不易被扰动却又尽量少自我防范的人作客体,一个易感却又坚守自我的人作主体。”

岳川这两条要求几乎是自相矛盾。

意志坚定的人往往拥有强大的自我意识,而敏感的人往往容易被人左右。

“你是现成的绝佳主体,这一点我从一开始就坚信不疑。但直到昨天我才找到最合适的客体。”

孙灵修如此难得,同样意味着完美的客体一样稀少。

岳川不舍得用“残次品”来匹配他,一方面有可能对灵修造成伤害,另一方面源自于岳川对科学的至美追求。

实验中的瑕疵就如同如玉美人脸上的刀疤,不可饶恕。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