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州。
自黄县起始,一路延展至蓬莱、牟平、文登,这四县境内,郓州梁山的传言如春日野草,悄然滋生,渐次蔓延。
县城之外,诸多村镇里,冷不丁冒出些陌生面孔。
他们肩挑货担,手摇拨浪鼓,扮作寻常货郎模样,穿梭于村舍之间。
这些货郎所售之物,最惹人注目的,当属盐货。
那盐,色若霜雪,晶亮剔透,品质上乘,且价格低得叫人咋舌,竟比官盐便宜将近二十倍!
大宋向来施行盐铁官卖之制,严禁私人买卖,盐价一直居高不下。即便登州有自家的煮盐场,可盐价愣是一文钱都降不下来。
有那买到便宜盐的村民,如获至宝,赶忙差人给自家亲戚传信。这消息,恰似野火遇干柴,没几日,登州下辖的村子几乎都知晓了有这么一伙卖便宜盐的货郎。
每日清晨,货郎们刚踏入村子,便被早早候着的村民们围得水泄不通。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眼中满是热切与好奇。
“这盐咋恁便宜,莫不是有啥猫腻?”一位老者眉头皱纹拧成个疙瘩,满脸狐疑地问道。
货郎则不慌不忙,脸上挂着笑,解释道:“大爷,您尽管放心。咱这盐都是正儿八经的好盐,就是想薄利多销,赚个跑腿钱。”
众人听了,虽仍将信将疑,可瞅着那诱人的价格,终究还是纷纷解囊。
眨眼间,货郎担中的盐货便被抢购一空。
这货郎稍作歇息,刚放下盐担,就又被村民们团团围住,顺势闲聊起来。
一个身形魁梧、虎背熊腰的汉子,用力往前一挤,嗓门大得像打雷:“嘿,你这卖货的,听你这口音,生分的很呐,到底从哪旮旯来的?”
货郎不紧不慢,把蒲扇往肩头一扇,咧嘴笑道:“俺打西边来,郓州地界的,大哥可曾听过?”
这时,一个身着粗布麻衣、眼神透着精明的年轻后生,从人群里探出头来,满脸好奇地问道:“郓州?听说那儿出了个厉害人物,叫啥‘飞熊’,真有这人不?你可见过?”
旁边一位拄着拐杖,头发花白如霜的老者,鼻子里“哼”了一声,脸上带着几分不屑:“啥飞熊,我看是你小子听岔了,熊瞎子还能长翅膀飞上天不成?莫不是在瞎嘞嘞!”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